2016年新年伊始,《2016癌症統計》照例隆重登場,更加引人關注的是,與之攜手面世的還有《2015中國癌症統計》。這是中國癌症統計資料首次登上這本雜誌,第一作者是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簡稱NCCR)主任陳萬青教授,通訊作者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赫捷院士。文章報告了中國最新的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及生存率情況的預估值,以及主要癌種的變化趨勢。
中國癌症流行病學最新資料
2000年至2011年間,我國總體及不同性別人群新發癌症病例及死亡病例變化趨勢。
在此之前,中國癌症發病率及死亡率的統計報告多援引20世紀90年代的一些小樣本資料。NCCR誕生以來,特別是2008年全國癌症登記專案啟動後,我國已有308處基於人群的登記點。
這份報告的統計結果來自於其中72個登記點2009年至2011年的資料,共覆蓋我國6.5%的人口。研究者根據這三年的癌症發病趨勢,預估出2015年我國癌症新發病例及死亡人數分別為429.2萬例和281.4萬人。這意味著,在我國每一分鐘即有8.3人罹患癌症,5.2人死於癌症。
比較城市與農村的資料,前者的癌症發病率(191.5/10萬人VS 213.6/10萬人)和死亡率(109.5/10萬人VS 149.0/10萬人)均顯著低於後者。就地區而言,我國西南地區癌症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華北和西北地區,中部地區發病率最低。
性別差異顯著
總體而言,在我國,肺癌是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種類。十大最常見癌症依次為:肺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甲狀腺癌、腦腫瘤、
縱觀2000年至2011年的資料,儘管自2006年以來,男性與女性的因癌死亡率都出現顯著下降,年下降率分別為1.4%和1.1%,但發病率均有所增長,男性略顯穩定,年增長率為0.2%,女性則為2.2%,增長幅度較快。而且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進展快,因癌死亡病例數在此期間有顯著增多。
2000年至2011年間,男性最常見的五種腫瘤分別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結直腸癌。這類癌症佔所有病例的三分之二。在此期間,胰腺癌、結直腸癌、腦及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前列腺癌、膀胱癌、白血病的發病率在男性中展示出上升趨勢,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發病率則日趨下降。
女性最常見的五種腫瘤依次為乳腺癌、肺癌、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佔所有病例的60%。其中乳腺癌堪稱女性殺手,佔據15%的份額。此外,在女性中,結直腸癌、肺癌、乳腺癌、宮頸癌、子宮癌、甲狀腺癌發病率上升,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發病率下降。
預防才是關鍵
當下,癌症已成為我國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給全社會造成了沉重的公共衛生負擔。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人口不斷增長,另一方面則要歸咎於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髮展。但研究者指出,約60%癌症可以通過減少危險因素暴露及有效的臨床診治來加以預防和治療。
對中國而言,減少慢性感染是最有效的預防癌症的手段。據統計,由幽門螺桿菌導致的胃癌、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導致的肝癌以及人乳頭瘤病毒導致的宮頸癌,共佔因癌死亡病例的29%。
菸草消費也是誘發癌症並致死的重要原因,約佔因癌死亡病例的23%~25%。2010年的資料顯示,中國成年男性中,約有一半是菸民,且青春期和青年男性中,抽菸者的比例在日漸上升。如果這一狀況得不到改變的話,2010年至2020年,每年將有100萬人死於菸草相關疾病;2030年,這一數字還會翻番。更加令人憂心的是,吸菸相關疾病將在吸菸20至30年後顯現。這意味著,即使推行控煙,接下來的十年,我國癌症負荷依舊會繼續加重。
除了預防之外,癌症的早診和早治對於降低因癌死亡也非常重要。中國人確診癌症時,往往病情已經進展至中到晚期,這使疾病的預後一般都較差,生存期較短。而在美國,由於早診技術和篩查網路的完善,除了肺癌之外,其他常見癌症預後都相對較好,總體因癌死亡率也顯著低於我國。
最後,研究者認為控制空氣、土壤和水體的汙染,對於減少中國癌症負荷也能有積極效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