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通外科 主任醫師 王舉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胃腸外科自主完成一例完全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術、胃底摺疊術(laparoscopic Nissen fundoplication,LNF)喜獲成功。本例患者為年近70歲的老年女性,因噯氣、返酸及胸骨後燒灼痛反覆發作10餘年入院。經上消化道鋇餐及胃鏡等輔助檢查後診斷為食管裂孔疝伴反流性食管炎,經十餘年的內科藥物治療效果不很理想,患者非常痛苦。胃腸外科非常重視此病例,經全科會診後決定為其施行創傷小、恢復快的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術、胃底摺疊術(Nissen手術)。術者在患者上腹部打5個5-10mm的小孔,通過腹腔鏡及微創手術器械,完成腹腔鏡下胃底和食管下端的解剖遊離,食管裂孔修補及胃底360度摺疊術。整個手術非常順暢,解剖清晰,手術僅用時120分鐘,術中僅有極少量出血,術後病人恢復良好。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普通外科王舉

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是指腹腔內臟器(主要是胃)通過膈肌食管裂孔進入胸腔所致的疾病。食管裂孔疝是膈疝中最常見者,達90%以上。食管裂孔疝一般分為四型:滑動性食管裂孔疝(Ⅰ型),賁門位置上移;食管旁裂孔疝(Ⅱ型),賁門保持正常位置,胃底部經食管裂孔疝入胸內食管旁;混合型食管裂孔疝(Ⅲ型),食管旁裂孔疝且賁門上移進入胸腔;巨大型食管裂孔疝(Ⅳ型),特點是除了胃外,還疝入腹內其他臟器。食管裂孔疝有如下三方面的症狀:1.胃食管反流症狀,表現胸骨後或劍突下燒灼感、胃內容物上反感、上腹飽脹、噯氣、疼痛等。疼痛性質多為燒灼感或針刺樣疼,可放射至背部、肩部、頸部等處。平臥、進食甜食、酸性食物,均可能誘發並可加重症狀。此症狀尤以滑動型裂孔疝多見。2.併發症症狀,如:(1)出血:裂孔疝有時可出血,主要是食管炎和疝囊炎所致,多為慢性少量滲血,可致貧血。(2)反流性食管狹窄:在有反流症狀病人中,少數發生器質性狹窄,以致出現吞嚥困難,吞嚥疼痛,食後嘔吐等症狀。(3)疝囊嵌頓:一般見於食管旁疝。裂孔疝病人如突然劇烈上腹痛伴嘔吐,完全不能吞嚥或同時發生大出血,提示發生急性嵌頓。3.疝囊壓迫症狀 當疝囊較大壓迫心肺、縱隔,可以產生氣急、心悸、咳嗽、發紺等症狀。壓迫食管時可感覺在胸骨後有食管停滯或吞嚥困難。Ⅰ型經內科保守治療後大多可以治癒,藥物治療無效時需要手術治療,其餘型別則均需要手術治療。傳統的手術方法為經胸或經腹開放手術。經胸手術胸部切口較大、對心肺干擾重、麻醉要求高,而且大多隻能進行食管裂孔修補。實施胃底摺疊術需要在膈肌上切開250px長切口才能完成胃短血管的處理,膈肌的損傷對呼吸功能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經腹手術雖然對心肺干擾較小,但因空間狹小,難以獲得良好的顯露,致使手術操作比較困難。

1956年,Nissen開展了世界上第一例胃底摺疊術,開創了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手術治療的先河,1991年Dallemagne首次報道了(laparoscopic Nissen fundoplication,LNF),從而將該手術引入微創時代。與傳統手術相比,LNF具有創傷小,術野清晰,併發症少,恢復快等優點,病人只要能耐受全麻就能耐受手術,只需在上腹部建立4-5個長約0.5--25px的操作孔,遊離暴露食管裂孔,將胃底還原入腹腔,於食管下方間斷縫合兩側膈腳,縮小食管裂孔。食管裂孔較大者,往往需要補片修補。裂孔修補完成後,為防止食管返流,再行胃底摺疊。在發達國家,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和胃底摺疊術已被視為治療食管裂孔疝的金標準。

由於各種原因在我國,尤其是我區開展此項手術的時間相對較晚,目前國內只有少數的大型綜合性醫院開展了此項技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胃腸外科自2011年9月6日成立,在學科帶頭人王舉主任的帶領下,積極開展腹腔鏡技術,經過全科人員的不懈努力,目前腹腔鏡胃腸手術全面鋪開,包括胃腸腫瘤根治術、闌尾切除術、粘連性腸梗阻鬆解術、消化道穿孔修補術、不明原因腹水探查診斷等。本例手術的成功完成標誌著我院腹腔鏡微創手術又邁出了嶄新的一步。我們將大力發展這項技術,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規範、微創化的醫療服務!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