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科 主任醫師 王睿琦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由於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其基本病變是胃黏膜上皮變性,小凹上皮增生及固有膜炎性細胞侵潤,病變多侷限於黏膜淺層,有時亦可累及全層,腺體則完整無損。本病是消化系統的常見和多發疾病,在胃鏡檢中約佔全部胃炎的50%-85%,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疾病的表現為:長期慢性胃部症狀,消化吸收功能紊亂,從而導致胃部本身病變及營養代謝、植物神經功能調節、內分泌激素釋放水平、生長髮育機能以及整體免疫機能的全身影響,成為繼發其它疾病的重要潛在因素;患病人群的體質減弱,生存質量下降,甚至是造成人的社會心理異常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目前慢性胃炎作為國內外消化系統疾病臨床治療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熱點內容,引起廣泛關注。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發病原因主要有:情志抑鬱,飲食不節,寒熱傷損,在疾病的過程中還有正氣虛、邪氣實、淤血阻滯的問題。本病的病位雖然在胃,但與肝關係密切。這是由於肝有主持疏洩的功能,對於精神情志、心理狀態的調節以及脾胃的消化機能的協調有著重要影響。在慢性淺表性胃炎中,這一病理特點表現為:情志拂鬱、飲食寒熱內傷胃膜,導致肝氣不舒,胃失和降,痰瘀氣滯,寒熱互結。因而病情可見不同病程的胃脘疼痛、痞滿脹氣、燒心反酸、心煩口苦、噯氣噁心等症。治療以疏肝和胃止痛、清熱祛寒消積為法。方藥中柴胡、青皮等舒肝理氣,雞內金、瓦楞子等和胃化積,黃芩、乾薑等清化寒熱,元胡等理氣活血止痛。合方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消痞,制酸止吐,通絡止痛之功。在長期的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中,疏肝和胃法均表現出保護胃黏膜,減輕炎症反應,調節植物神經功能和改善胃動力的作用功效。並且在疾病辨證中,比較傳統的寒熱虛實病證辨證方法,顯示出對慢性淺表性胃炎病症治療快捷,遠期療效穩定的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