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感染疾病科 主治醫師 羅明洲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過輸血或血製品、血透析、單採血漿還輸血球、腎移植、靜脈注射毒品、性傳播、母嬰傳播等傳染引起的。

 
目錄

臨床表現
治療措施谷城縣人民醫院感染疾病科羅明洲
少數生活習慣良好者可自己痊癒
症狀
傳播途徑
丙肝死亡率高的原因
病因病理
發病機制
病理變化
病理特徵
檢查手段
診斷
預後
治療
治療方法
飲食注意事項
用藥常識
中藥治療
預防
保健
安全提示
其它
無症狀丙肝患者的誤區
病原學
流行病學
慢性丙型肝炎的肝外表現
丙型肝炎和乙肝的區別
 
  簡介
 
  

病毒示意圖

丙肝分佈較廣,更容易演變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 在預防丙肝的措施上,篩選獻血員是重要一環,凡血中抗-HCV陽性或HCVRNA陽性均不能作為獻血員。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

急性丙型肝炎消化道症狀輕,發生黃疸型的比例低,ALT和血清膽紅素水平明顯低於急性乙型肝炎。
 
  檢查:丙型肝炎病毒指標包括抗HCV及HCVRNA。
 
治療措施
  急性丙型肝炎雖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對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應給予積極治療,因為急性期的療效好。其治療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對症治療,其中最主要的治療當屬抗病毒治療。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療,目前國內外公認有效的也只有干擾素,同樣應該早期治療。臨床上傾向聯合用藥。例如,干擾素加胸腺肽或干擾素加病毒唑片。
 
少數生活習慣良好者可自己痊癒
 
症狀
  (一)潛伏期:丙型肝炎2周―6月,平均40天。
 
  (二)臨床經過
 
  1、急性肝炎 各型病毒均可引起。丙型肝炎超過50%轉慢性。 (1)急性黃疸型肝炎:臨床經過的階段性較為明顯,可分為三期,總病程2―4個月。黃疸前期:丙型肝炎起病相對較緩,僅少數有發熱。少數患者以頭痛、發熱、四肢痠痛等症狀為主,類似感冒。此期主要症狀有全身乏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厭油、腹脹、肝區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變主要為ALT升高。本期持續1―21天,平均5―7天。黃疸期:自覺症狀好轉,發熱消退,尿黃加深,鞏膜和面板出現黃疸,1―3周內黃疸達到高峰。部分患者可有一過性糞色變淺、面板瘙癢、心動徐緩等梗阻性黃疸表現。肝大、質軟、邊緣銳利,有壓痛及叩痛。部分病例有輕度脾大。肝功能檢查ALT和膽紅素升高,尿膽紅素陽性。本期持續2―6周圍。恢復期:症狀逐漸消失,黃疸消退,肝、脾回縮,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本期持續2周至4個月,平均1個月。(2)急性無黃疸型肝炎:除無黃疸外,其他臨床表現與黃疸型相似。相比之下,黃疸型起病較緩慢,症狀較輕,主要為全身乏力,食慾下降,噁心、腹脹,肝區痛,肝大,有輕壓痛及叩痛等。恢復較快,病程大多在3個月內。有些病例無明顯症狀,易被忽視。實際上無黃疸型發病率遠高於黃疸型。 急性丙型肝炎的臨床表現一般較輕,多無明顯症狀或症狀很輕,無黃疸型佔2/3之上。多數病例無發熱,血清ALT呈輕中度升高即使是急性黃疸型病例,血清總膽紅素一般不超過52umol/L。

 
  2、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病程超過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攜帶史而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現肝炎症狀、體徵及肝功能異常者。發病不明確或雖無肝炎病史,但根據肝組織病理學或根據症狀、體徵、化驗及B超檢查綜合分析符合慢性肝炎表現者。慢性肝炎僅見於乙、丙、丁3型肝炎。 輕度:病情較輕,可反覆出現乏力、頭暈、食慾有所減退、厭油、尿黃、肝區不適、睡眠不佳、肝少大有輕觸痛,可有輕度脾大。部分病例症狀、體如。肝功能指標僅1或2項輕度異常。 中度:症狀、體徵、實驗室檢查居於輕度和重度之間。重度:有明顯或持續的肝炎症狀,如乏力、納差、腹脹、尿黃、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痴、脾大,ALT和/或天門冬氨酸氨酶(AST)反覆或持續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異常、丙種球蛋白明顯升高。反A≤32g/L,Bil>正常上限5倍,PAT60%―40%,CHE35μmol/L,PAT35g/L,A/G>1.0,Bi>35μmol/L,PAT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