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發性流產曾定義為連續3次或以上的自然流產。但研究表明2次自然流產後與3次或以上自然流產後,再次流產的危險性類似,分別為30%和33%,故對2次及2次以上的自然流產者即應尋找可能存在的原因。目前複發性自然流產定義為2次或2次以上連續的自然流產。
病因
一、遺傳學異常
複發性流產夫婦中,約2%~4%其中一方有平衡結構的染色體重組,其中最常見的是染色體平衡異位,這樣在減數分裂染色體分離時就會導致染色體片段的重複或缺失,從而引起流產;此外,倒位也是少數複發性流產的原因。近年來,有人應用DNA分析技術發現高度扭曲的x染色體失活與不明原因的複發性流產有關,但這種檢測方法尚未廣泛開展。夫婦雙方染色體正常,而流產胚胎本身核型異常也是複發性流產的原因。最近的研究表明,有複發性流產史的婦女其再次流產的胚胎中48%或以上有染色體異常。而胚胎反覆呈非整倍體可能是複發性流產的重要原因。
二、激素或代謝異常
長期以來黃體功能不足(LPD)一直被認為與複發性流產有關,約佔複發性流產原因的25%-40%。認為黃體功能不足時,不能產生足夠的孕酮從而不能為胎盤形成提供成熟的內膜層。但在同期進行的對照研究中,正常婦女單個月經週期子宮內膜呈LPD改變的概率約為50%;在連續的月經週期中,此比例亦達25%。一項國際多中心研究將75例婦女隨機分麗組,1組用安慰劑,另1組一經診斷妊娠,立即予肌注hCG10000IU,以後每週肌注5000IU,兩組妊娠成功率無明顯差異(83%,79%)。因此,LPD與複發性流產的關係仍不明確。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被認為是與複發性流產有關的內分泌疾病。經超聲檢查發現複發性流產婦女中36%~56%有多囊卵巢(PCO)。但有複發性流產史的婦女僅經超聲診斷為PCO,則其妊娠結局與非PCO者無差異。已證明雄激素水平升高與流產有關。病情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婦女流產率增高。然而並無證據表明無症狀的內分泌或代謝障礙如輕度甲狀腺疾病或糖耐量受損會引起復發性流產。
三、子宮解剖異常
先天性子宮異常與妊娠中期流產關係最為密切,10%~15%妊娠早期複發性流產的婦女也有先天子宮異常。其中與流產關係最密切的畸形包括雙角子宮及有隔子宮,尤其是有隔子宮,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隔的血管供應差。嚴重的宮腔粘連及子宮暴露於己烯雌酚也可能與流產有關係。對鞍狀子宮及黏膜下肌瘤與複發性流產的關係的認識仍存在分歧。
四、感染因素
某些病原體如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弓形體和一些病毒(如風疹、單純皰疹、麻疹病毒、鉅細胞病毒、克薩奇病毒)被認為與散發的自然流產有關,但未發現其與複發性流產有關。宮頸衣原體和支原體感染與複發性流產的關係仍存在爭議。有人發現有複發性流產史的婦女子宮內膜解脲支原體培養陽性率高於正常人,推測子宮內膜支原體感染可能是複發性流產的原因,然而對宮頸管支原體陽性者治療與否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尚無定論。細菌性陰道病可能與妊娠中期流產有關。
五、環境因素,職業因素和個人習慣
環境因素與散發流產無明顯關係,因職業而暴露於某些物質如有機溶劑也很少引起散發的流產;運動並不增加流產率;吸菸,喝酒及服用咖啡與散發流產之間的關係仍存在爭議,其作用可能與劑量有關,也可能協同作用增加流產率;但未發現以上因素與複發性流產有關。
六、血栓形成傾向
約66%的複發性流產婦女有血栓形成傾向,最常見的遺傳性血栓形成疾病是因子VLeiden、活性蛋白C抵抗和凝血酶G20210A的突變,其他尚有抗凝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因子III的缺乏。Yoshiro等報道凝血因子XII活性降低與早期妊娠複發性流產有關,而凝血因子XII基因常見的多型性46C/T則與之無關,由於凝血因子XII測量方法簡單,且對該因子缺乏的婦女可用替代方法來治療,故其建議對於早期妊娠複發性流產婦女應查凝血因子XII活性。這些疾病與複發性流產之間的關係爭議頗多。有研究認為這類疾病與中晚期妊娠胎兒死亡有關,而與早期妊娠流產無關。因從未進行任何試驗性治療,故哪些治療可提高此類婦女妊娠的成功率尚屬未知。
七、自身免疫功能異常
抗磷脂抗體綜合徵(APS)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現為抗磷脂抗體增高及複發性流產、死胎、血栓形成等。APS的診斷標準為:在間隔至少6周的2次連續檢測中,狼瘡抗凝抗體和/或B2.球蛋白I依賴的抗心磷脂抗體陽性。如果只有抗心磷脂抗體陽性,則當抗體水平2次在20U或以上時方能作出診斷。甲狀腺抗原(甲狀腺球蛋白和甲狀腺過氧化物酶)的自身抗體如果在早期妊娠或恰在妊娠前發現則與流產率增高有關,但到目前為止它與複發性流產之間的關係尚無定論。而且也無有效方法改善下次妊娠結局。約15%有複發性流產史的婦女體內可探測到ANA。如果不治療。ANA陽性組與陰性組妊娠結局相似。用強的鬆及小劑量阿斯匹林治療組及用安慰劑治療組的妊娠結局也無差別。夫婦間的免疫性差異曾被認為是引起不明原因複發性流產的原因之一,其中包括夫婦有不相同的白細胞抗原、女性缺乏血清封閉因子及產生對抗男性白細胞的抗白細胞毒素抗體。但這些研究缺乏合適的對照,也沒能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法。最近對母體.胎兒免疫關係的研究揭示流產可能由母胎介面正常免疫機制失調引起。有人提出Th.2淋巴細胞因子的優勢表達對成功妊娠至關重要,而Th.1淋巴細胞因子如干擾素"y(IFN.)及腫瘤壞死因子et(TNF.a)x.t胚胎及滋養層發育有不良影響。母胎介面分泌轉化生長因子的自然殺傷(NK)細胞為成功妊娠所必需。當NK樣細胞增多時妊娠結局較差,但還需進一步研究方可得出明確結論。同樣有報道複發性流產婦女若迴圈中NK細胞過多則下次妊娠結局也較差。但對NK細胞過多的複發性流產婦女尚無有效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