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根據病人需要而發放刺激脈衝的基本頻率。一般70~90次/min為最佳心率,起搏頻率要求大於病人自身心率的10%為宜。起搏器綜合徵是指起搏器植入後由於血流動力學及電生理學方面的異常而引起的一組臨床綜合徵。只要房室分離,任何起搏模式均可以發生。一般多見於VVI(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方式。主要表現為神經症狀、低心排血量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在臨床發生暈厥者約為38%。
起搏頻率增高容易與哪些症狀混淆?
1、逸搏出現:所謂逸搏是指當竇房結興奮性降低或停搏時,隱性起搏點的舒張期除極有機會達到閾電位,從而發生激動,帶動整個心臟,稱為逸搏。被動異位心律為生理性保護機制,其本身不需要治療,如果心室率太慢而產生症狀或低血壓者,需提高心室率,給予治療。
2、早搏:過早搏動(prematurebeat)(心血管內科)簡稱早搏。是指異位起搏點發出的過早衝動引起的心臟搏動,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可發生在竇性或異位性(如心房顫動)心律的基礎上。可偶發或頻發,可以不規則或規則地在每一個或每數個正常搏動後發生,形成二聯律或聯律性過早搏動。按起源部位可分為竇性、房性、房室交接處性和室性四種。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見,其次是房性,結性較少見。竇性過早搏動罕見。早搏可見於正常人,或見於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常見於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病等。早搏亦可見於奎尼丁、普魯卡因醯胺、洋地黃或銻劑中毒;血鉀過低;心臟手術或心導管檢查時對心臟的機械刺激等。
3、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又稱非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加速的房性自主心律、加速的房性自身心律等。根據病史、症狀、體徵及心電圖表現可明確診斷。
4、心尖搏動彌散:心肌炎時,除心尖搏動減弱外常伴心尖搏動彌散。心肌炎是心肌發生的侷限或瀰漫性炎症,可原發於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疲乏、發熱、胸悶、心悸、氣短、頭暈,嚴重者可出現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心率增快,與體溫升高不成比例,心界擴大,雜音改變,心律失常。
起搏器綜合徵的臨床表現主要為低心輸出量所致的一系列症狀與體徵。但不同的個體之間由於心功能代償能力不同,表現不盡一致。一般來講,老年人比較多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