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因低血糖入院的37例患者情況談起
低血糖症(hypoglycemia)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血漿葡萄糖濃度過低,臨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糖為主要特點的臨床綜合徵,發病率高,治療不及時可危及患者生命。現對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 37例低血糖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如下:濟南軍區總醫院內分泌科姜兆順
1.臨床資料
1.1 患者一般資料
本資料共入選患者37例,其中男16例,女21例,年齡23~88歲,平均58±18.7歲。其中合併有明確糖尿病病史者 19例(1型糖尿病患者1例);合併高血壓者18 例;合併冠心病者11例;合併腦梗塞者10例;合併腎功能不全者5例;合併癌症術後者3例;合併垂體瘤者1例。有吸菸史者9例,有飲酒史者8例。
1.2 診斷標準
低血糖症診斷標準[1]:根據低血糖典型表現(Whipple三聯徵)可確定:①低血糖症狀;②發作時血糖低於2.8mmol/l;③供糖後低血糖症狀可迅速緩解。少數空腹血糖降低不明顯或處於非發作期的患者,應多次檢測有無空腹或吸收後低血糖,必要時採用48~72小時禁食試驗;接受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就屬於低血糖範疇[2]。
1. 3 臨床表現
低血糖症以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和腦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本組資料中低血糖發作時,出現心悸、胸悶、焦慮、大汗、飢餓、手抖、全身無力等交感神經興奮症狀者共有18 例,佔48.65%;以中樞神經表現如頭暈、頭痛、視力模糊、意識不清、煩躁、昏迷,甚至出現癲癇發作等神經精神症狀為主者19例,佔51.35%。其中伴有一過性言語不清者1例,伴有肢體抽搐者6例(2 例在基層醫院誤診為癲癇),出現煩躁不安者3例,意識不清4例。
1.4 低血糖發生原因(見附表 )
附表 低血糖的發生原因分佈
原因
例數
百分比(%)
糖尿病患者
19例
口服降糖藥物不當
服磺脲類降糖藥後未正常進食
5
13.5
51.35
來源及成分不明中成藥及保健品
4
10.81
伴腎功能不全服用磺脲類降糖藥
2
5.41
長期服鹽酸苯乙雙胍
1
2.70
胰島素使用不當
注射胰島素後未進食或進食減少
3
8.11
胰島素過量
2
5.41
伴發急性腸胃炎、嘔吐進食減少
2
5.41
非糖尿病患者
18例
胰島素瘤
7
18.92
48.65
高胰島素血癥疑胰島B細胞增生
2
5.41
反應性低血糖
5
13.51
肝源性低血糖
1
2.70
左心衰合併上消化道出血
1
2.70
原因未明(甲狀腺癌術後1例)
2
5.41
1.5 實驗室檢查
所有患者低血糖發作時血糖在0.2~3.6mmol/l之間,平均(2.22±0.77)mmol/l。其中糖尿病患者1.2~3.4mmol/l,平均(2.18±0.59)mmol/l,糖化血紅蛋白在5.7%~12.2%之間。
1.6 治療觀察
發作時立即檢測血糖,積極給予補充葡萄糖治療。輕中度者予50%葡萄糖口服,重者立即靜脈推注50%葡萄糖60~100ml,繼之用10%葡萄糖液靜脈滴注,直至患者意識清醒,血糖恢復正常水平,必要時加用地塞米松靜滴。定時監測血糖,追蹤至少24-48小時,患者低血糖症狀均緩解。胰島素瘤者6例手術治癒,1例年齡大未接受手術,每日多次口服糖水維持。
2 討論
低血糖症是臨床常見的急症,病因複雜,長期反覆發作低血糖可以誘發腦血管意外和(或)心肌梗死,嚴重者導致死亡。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很多,本文對我院近10年間以低血糖診斷收入院的37例低血糖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分析,發病原因主要有胰島素瘤、藥源性低血糖、反應性低血糖、心肝腎功能衰竭、急性感染以及飲食攝入量不足等。其中藥源性低血糖主要發生在糖尿病患者中。胰島素瘤是器質性低血糖症中最常見原因,腫瘤多位於胰腺內。胰島素瘤可為家族性,可與甲狀旁腺瘤和垂體瘤並存(有1例病人併發垂體瘤),手術切除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措施。另外文獻報道糖尿病胃輕癱也可導致低血糖,主要與胃運動障礙、胃排空延遲影響食物的排空及降糖藥物的藥代動力學,使食物吸收與胰島素,尤其是自體胰島素分泌時相不能生理性同步有關[3]。
糖尿病是低血糖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目前,DCCT及UKPDS等大型臨床研究均表明,嚴格控制血糖可明顯減少糖尿病慢性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然而,嚴格控制血糖使低血糖的發生明顯增加。研究顯示強化胰島素治療使嚴重低血糖增加3倍[4]。本資料中伴有糖尿病的低血糖患者19例,達到51.35%,已成為低血糖症發生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口服降糖藥物使用不當者11例(自行服用來源及成分不明中成藥及保健品者4例;服用鹽酸苯乙雙胍1例;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物後未正常進食者4例,伴有腎功能不全者2例),胰島素不合理應用者5例(注射胰島素過量2例,注射胰島素後未正常進食或進食減少者3例)。藥源性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
年齡也是發生低血糖的重要危險因素,本資料中患者年齡在23~88歲之間,以老年人多見(大於60歲者18例)。有研究表明[5],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發生率有隨增齡而增加的趨勢。老年患者低血糖發生率高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①老年人機體調節功能差,對低血糖反應不敏感,當血糖偏低時,植物神經病變不能使交感神經興奮,不能及時分泌升血糖激素;②老年人對胰高血糖素素和腎上腺素的反應降低;③隨年齡增長,老年人肝腎生理功能下降,肝糖異生功能降低,低血糖發生時沒有足夠的糖原轉化為血糖。腎小球率過濾下降使胰島素及降糖藥物清除速率下降,增加了低血糖的風險;④老年病人服藥依從性差,記憶力下降,對降糖藥物認識不足,容易擅自增加降糖藥劑量或者種類;
⑤在本資料中因自行服用來源及成分不明中成藥及保健品而致低血糖者有4例,佔全部口服降糖藥物使用不當患者的36.36%,4例均為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齡72~80歲),都是近3年來的病例,他們對低血糖的原因、危害性及降糖藥物特性認識不足,容易聽信不法分子的虛假宣傳、盲目購買來源及成分不明的“天然藥物”或者“保健品”降糖,不僅延誤病情,而且極易導致低血糖等急症,危害生命安全。因此提示,在廣告產品日益增多的當今,臨床醫生應加強對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廣泛的糖尿病及低血糖知識宣傳教育,提高他們對疾病的認識,採取科學的防治措施,這對於降低糖尿病者發生低血糖十分必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