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內分泌科 主任醫師 尹虹

  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逐年增高,糖尿病患者數量迅速增多。面對大量湧現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的專業人員明顯不足,患者教育距離實際需要相差甚遠。在這種情況下,不法商販乘機兜售假藥劣藥,很多患者治療不規範,聽信誤導。還有不少患者憑自己的感覺自行用藥,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這裡結合真實的病例談一談患者憑自己的感覺用藥非常不可取,甚至是很危險的。

  病例1,老劉(為保護患者個人隱私,略去真實姓名,以下同),71歲,2型糖尿病史十六年,十年前因發生“腦梗塞”,血糖控制差,開始自行注射中效胰島素(NPH胰島素),注射劑量憑自己的感覺隨意增減,入院前劑量:早餐前26單位,晚餐前30單位。血糖很少檢測,自述經常出現“低血糖”,近兩年反應遲鈍。入院後查:多發性腔隙性腦梗賽,尿蛋白2+-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Ⅲ期,高血壓3級,左心室擴大。空腹血糖2.1-3.5mmol/l,餐後兩小時及睡前血糖18-26mmol/l.徵得患者同意後給予胰島素泵治療。經過多次調整,胰島素(諾和銳)每日總量減為18單位,空腹血糖5.8-7.3mmol/l,餐後兩小時及睡前血糖8.1-10.0mmol/l.

  這位患者注射胰島素並不是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而是“憑感覺”隨意選擇胰島素種類及注射劑量,這種狀況持續了十年,心、腦、腎、眼底均出現明顯損害。尤其是血糖的大幅波動,加速了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反覆的低血糖對中樞神經造成了嚴重的損害,而這種損害是不可逆的,加上患者反覆發作的腦梗塞,使他反應遲鈍,生活不能自理。出院時每日胰島素的用量較入院前減少了38單位,這當然與胰島素種類與使用胰島素泵有關,但也反映出入院前胰島素的使用極不合理。老劉在專科醫生的治療下平安出院了,與他相比,以下兩位患者就沒有這麼幸運。

  病例2,老李,55歲,中醫師,糖尿病病史八年,從確診糖尿病的那一天開始,老李就給自己配製中藥,身為中醫師的他非常自信,對自己能用中藥控制病情深信不疑,血糖極少檢測,也不看專科醫生。多是“憑自覺症狀”改變中藥配方。直到單位體檢查出明確的腎臟併發症及眼底病變,老李才如夢初醒,遺憾的是他並沒有採取積極措施控制病情,而是留下遺書,走向另一個世界。

  老李的經歷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遺憾,也提醒我們對待糖尿病的治療一定要相信科學,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規範治療,不能“憑感覺”盲目自信,更不要對一些未經驗證的“驗方”抱有幻想。祖國醫學是偉大的,但中醫中藥的應用不應排斥現代醫學體系,兩者的結合才是最好的模式。

  病例3,老王,67歲,糖尿病病史十二年。十二年前確診糖尿病後一直在藥店買來“消渴丸”、“糖適平”、“蜂膠”自行服用,劑量根據自覺症狀隨意增加或減少,很少檢測血糖。近兩年乏力,下肢浮腫,視物不清,心悸氣短來醫院就診,診斷:糖尿病合併視網膜病變Ⅳ期,心功能不全,腎功能衰竭(氮質血癥期),專科醫生建議老王注射胰島素治療。老王相信注射胰島素會“成癮”,堅決拒絕注射胰島素,並繼續服用上述藥物。半年前老王右側足趾潰爛,血糖18-25mmol/l,很快形成壞疽,並向全足、小腿蔓延,伴發高熱。在家人的力勸下勉強接受胰島素注射,此時醫生建議截肢以避免危及生命,但老王堅決拒絕,反覆勸說無效,最終儘管醫院積極抗炎,老王仍然因敗血症離開了這個世界。

  從老王身上我們可以吸取的教訓:首先,長期自行購藥,“憑感覺”自己調整服藥,而很少監測血糖。他服用的“消渴丸”、“糖適平”一般不宜同服(消渴丸含格列苯脲,與糖適平同屬磺脲類藥物),而“蜂膠”只是一種保健品,並非治療藥物;其次,在伴發心、腦、腎眼等併發症後拒絕胰島素注射,使得併發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最後,在截肢以保住生命的問題上,老王固執己見,遺憾離去。

  以上三個病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共同的特點都是相信自己的“感覺”,錯誤理解了“求醫不如求己”。糖尿病的治療強調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規範治療、綜合治療,而不能“跟著感覺走”,患者自己的感覺往往不客觀,更不可靠,固執己見最後常常造成終生遺憾。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