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中性粒細胞增多是李司忒菌病的典型症狀,根據症狀出現的早晚,可分為新生兒早發性和晚發性李司忒菌病。
早發性李司忒菌病見於新生兒出生後數小時。表現為呼吸困難,肺炎,肝脾腫大,暗紅色皮疹,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血、尿、胃液、支氣管分泌物、羊水、胎糞培養常可分離到致病菌,但腦脊液培養常為陰性。
晚發性李司忒菌病見於嬰兒出生後3~13日或更晚,以腦膜腦炎表現為主,有發熱,易受刺激,拒食等。腦脊液培養常能發現單核細胞增多性李司忒菌。其它少見李司忒菌病有亞急性心內膜炎,眼內炎,腹膜炎,胸膜炎,骨髓炎,淋巴結炎,面板李司忒菌病,結膜炎,膽囊炎,肝、脾膿腫,軟組織膿腫等。
新生兒中性粒細胞增多症狀需要和下面的症狀相鑑別診斷:
1、中性粒細胞類白血病反應:
有原發病,如感染、腫瘤、中毒、急性溶血等,診斷不難。如外周血幼稚細胞較多,且有形態異常,則應與白血病等鑑別。
2、Sweet綜合徵:
又稱為急性發熱性中性粒細胞面板病,其臨床特點為顏面、頸部、四肢有不對稱、痛性、水腫性暗紅色隆起的紅斑;紅斑邊界清楚、質硬、有觸痛;活檢其表層有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並見核碎裂;伴有發熱、疲乏、骨關節痠痛。外周血白細胞(15~20)109/L,中性粒細胞佔80%~90%。本病在病程中約有10%的病例合併急性白血病。
3、良性特發性中性粒細胞增多症:
本病可見於任何年齡。一般無臨床症狀,少數可有乏力、頭昏。外周血白細胞持續輕至中度增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無細胞形態異常或中毒性改變,骨髓有時可見粒系增生。病程可長達數年,查不到引起中性粒細胞增多的原因,不轉變為急性或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4、遺傳性中性粒細胞增多症:
本症臨床與良性特發性中性粒細胞增多症相類似。其鑑別在於,常有遺傳史,家庭成員常有相同發病。
李司忒菌病的預後取決於發病的年齡和原發病的狀況。早發性新生兒李司忒菌病預後差,病死率高,達40%~54%。存活者也常遺留嚴重的神經系統後遺症。晚發性新生兒李司忒菌性腦膜腦炎預後較好,但近半數病人可遺留神經系統後遺症。無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敗血症的病死率約11%,伴腦膜腦炎的敗血症的病死率達30%。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