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 劉正新

       人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lactase phlorizin hydrolase)的基因定位於第2號染色體。嬰兒的小腸黏膜上皮刷狀緣缺乏乳糖酶時,在首次母乳喂飼後即出現水樣瀉。
  成年人二糖酶缺乏最常見的是乳糖酶缺乏。乳糖酶活性在新生兒時最高,以後可降低至其最大量的10%,成年人乳糖酶缺乏者正是在這一水平。嬰兒斷奶之後,乳糖酶逐漸減少,再服牛奶時即易引起腹瀉。這種酶的缺乏與遺傳有關,在白種人中佔5%~30%,而75%為有色人種,包括亞洲與非洲人。蔗糖-異麥芽糖酶缺乏,可以減少到正常的10%~20%,腸黏膜正常,原因尚不明。此外在胃腸道感染時,二糖酶也可以暫時性分泌不足。
  海藻糖酶缺乏的鑑別診斷
  應除外各種繼發性乳糖酶缺乏如乳糜瀉、小腸廣泛切除術後、Whipple病、Crohn病、藍氏賈第鞭毛蟲病、小腸淋巴肉瘤、小腸惡性淋巴瘤等疾病及某些藥物(如酒精、新黴素、考來烯胺)引起的吸收不良。
  1、乳糜瀉:麥膠性腸病(gluten-induced enteropathy)又稱乳糜瀉(coeliac disease)、非熱帶性脂肪瀉(nontropic sprue),在北美、北歐、澳大利亞發病率較高,國內很少見。男女之比為1∶1.3~2.0,女性多於男性,任何年齡均可發病,發病高峰年齡主要是兒童與青年,但近年來老年人發生本病的人數在增多。

  2、whipple病:Whipple病是一種不常見的慢性細菌感染,有多系統受累。通常累及小腸,胃腸道症狀突出。典型的是腸粘膜被含過碘酸(PAS)陽性物質的泡沫巨噬細胞浸潤,絨毛變形。在電子顯微鏡或高分辨的光學顯微鏡下,在固有膜可見細菌,PAS陽性巨噬細胞和細菌可在腸外出現,如淋巴結、脾、肝、中樞神經系統、心臟和滑膜。
  3、Crohn病:克隆病是病因未明的胃腸肉芽腫性炎性疾病。目前已將本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統稱為炎症性腸病。病變多見於末段迴腸和鄰近結腸,常呈節段性分佈。發病年齡多在15-40歲,男性稍多於女性。病因迄今未明,目前認為本病,可能系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