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矯形骨科 副主任醫師 郭盛傑

  人工關節置換術是指採用金屬、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據人體關節的形態、構造及功能製成人工關節假體,通過外科技術植入人體內,代替患病關節功能,達到緩解關節疼痛,恢復關節功能的目的。那麼術後,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從而加快患者的恢復呢?

  術後各系統的護理

  1、呼吸系統。

  術後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必要時進行超聲霧化和輔助排痰。

  2、迴圈系統。

  術後常規進行心電、血壓及血氧飽和度的監測。根據患者術前有無基礎疾病應用相應的藥物維持治療,如心電或血壓監測較術前出現明顯異常,應進行有效的相應處理。維持體液平衡,維持血常規、血生化、肝腎功能等各項指標正常。

  3、消化系統。

  術後常規應用H2受體阻滯劑、質子泵抑制劑等止酸藥物,防止應激性潰瘍的發生。早期應用腸內營養,可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併發症怎麼預防

  預防假體脫位,嚴格注意患者的體位及患肢的位置,搬動患者及翻身時要注意正確的姿勢,嚴禁屈曲、內收牽引患髖,防止肢體內旋外翻,在手術後的6周內髖關節的屈曲限制在70°以內,坐位時兩腿分開,側臥位時患肢在上並處於伸直位,並將兩腿之間墊枕。術後抬高床腳,改善患肢的血液迴流,避免擠壓胭窩及小腿,主動進行踝關節和股四頭肌的舒縮活動,指導患者適量行深呼吸及咳嗽動作。注意肢體末端的保暖,可以穿彈力絲襪。

  術後康復訓練很重要

  對於骨科患者的預後來說,術後的功能鍛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術後第4—7天,患者一般情況恢復,可以坐起,在床上進行被動練習,使用連續被動運動(CPM)機進行功能恢復,開始活動度限制在30-40°。,逐漸增加活動度,爭取在鍛鍊2-3周後達到或超過90°。側臥位,患肢在上,做無重力的屈伸膝關節的動作。

  術後2周停用CPM機,患者在陪護人員指導下藉助助行器在平路行走,膝關節主要為伸屈活動,應定期測量活動的範圍,進行康復指導。並可讓患者扶床進行蹲起練習,被動屈曲膝關節直至患者不能忍受的程度,循序漸進。

  術後康復是影響關節置換手術效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長期以來,很多患者只重視手術操作本身,而忽視了術後康復訓練,這是極其錯誤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