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童預防保健科 副主任醫師 彭惠

  一、前言
  鐵缺乏症(iron deficiency,ID)是最常見的營養素缺乏症和全球性健康問題,據估計世界1/3人缺鐵。由於健康教育和廣泛採用鐵強化食品等措施,目前歐美髮達國家兒童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病率已顯著降低。據美國1999―2000年全國流行病學調查,l~2歲兒童ID和IDA患病率分別為7%和2%,其中西班牙裔兒童ID患病率仍高達17%。發展中國家兒童鐵缺乏症情況更為嚴峻。據WHO資料,發展中國家5歲以下和5~14歲兒童貧血患病率分別為39%和48%,其中半數以上為IDA,而ID患病率至少為IDA患病率的2倍。我國兒童ID患病率仍顯著高於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16個省市流行病學調查表明,6個月一7歲兒童營養性貧血總患病率高達43%,其中多數為IDA。
  2001年“中國兒童鐵缺乏症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發現,我國7個月一7歲兒童ID總患病率40.3%,IDA患病率7.8%。儘管IDA患病率已顯著降低,但缺鐵(不伴貧血的ID)仍很嚴重,其中嬰兒缺鐵和IDA患病率分別為44.7%和20.5%,顯著高於幼兒和學齡前兒童,而農村兒童IDA總患病率12.3%,顯著高於城市兒童(5.6%)。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證據表明,缺鐵可影響兒童生長髮育、運動和免疫等各種功能。嬰幼兒嚴重缺鐵影響認知、學習能力和行為發育,甚至不能被補鐵所逆轉。因此,ID的早期診斷、及時干預對預防缺鐵導致的兒童健康損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建議參考了國外有關防治指南,由《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血液學組、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童保健學組共同組織起草,廣泛徵求有關專家意見後修訂完成,希望能對我國兒童ID及IDA防治起到積極作用。

  二、基本概念和定義
  ID是指機體總鐵含量(total body iron,TBI)降低的狀態,包括鐵減少期(iron depletion,ID)、紅細胞生成缺鐵期(ironde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和IDA 3個發展階段,各階段具有不同的鐵代謝特點。IDA是由於體內鐵缺乏,最終導致血紅蛋白(Hb)合成減少所致的一類貧血,紅細胞呈小細胞低色素性改變,具有血清鐵蛋白、血清鐵和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總鐵結合力增高等鐵代謝異常的特點,是ID發展最為嚴重的階段。鐵減少期僅機體儲存鐵水平降低,但紅細胞造血並不受到影響,臨床上無貧血。紅細胞生成缺鐵期由於儲存鐵進一步降低或耗竭,血清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血清鐵轉運至骨髓幼紅細胞參與Hb合成減少,紅細胞遊離原卟啉(freeerythrocyte protoporphorin,FEP)水平增高,但臨床仍無貧血。鐵減少期和紅細胞生成缺鐵期因此也被統稱為“不伴貧血的鐵缺乏症”(iron deficiency without anemia)。為簡便起見,本防治建議將鐵減少期和紅細胞生成缺鐵期統一命名為“缺鐵”。
  三、ID病因和高危人群
  生理情況下,鐵的吸收和丟失處於動態平衡之中。因此從病理生理角度而言,導致ID的原因可劃分為吸收減少和丟失增多。兒童ID的高危人群主要是6―24個月的嬰幼兒和青春期兒童。導致兒童ID的主要原因包括:

  1、先天儲鐵不足:妊娠期孕母的鐵逆濃度梯度跨胎盤主動轉運至胎兒。尤其在妊娠晚期母胎鐵轉運量最大。因此,早產、雙胎或多胎、胎兒失血和孕母嚴重缺鐵均可導致胎兒先天儲鐵減少。另一方面,孕母孕早期IDA與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密切相關,而孕期補鐵有可能降低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發生率。
  2、鐵攝人量不足:母乳儘管鐵吸收率高,但含鐵量低;長期單純母乳餵養而未及時新增富含鐵的食物,或未使用鐵強化配方乳是兒童ID的重要原因。
  3、腸道鐵吸收障礙:不合理的飲食搭配和胃腸疾病均可影響鐵的吸收。
  4、生長髮育旺盛,鐵的需求量增加:嬰兒和青春期兒童生長髮育快,對鐵的需求量大,未及時新增富鐵食物,易於發生ID。
  5、鐵丟失增多:體內任何部位的長期慢性失血均可導致缺鐵,臨床最常見各種原因所致消化道出血和青春期女孩月經增多。
  四、缺鐵診斷標準
  1、具有導致缺鐵的危險因素,如餵養不當、生長髮育過快、胃腸疾病和慢性失血等。
  2、血清鐵蛋白<15ug/L,伴或不伴血清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15%)。
  3、Hb正常,且外周血成熟紅細胞形態正常。
  五、IDA診斷標準
  1、Hb降低,符合WHO兒童貧血診斷標準,即6個月~6歲<110 g/L;6~14歲<120 g/L。由於海拔高度對Hb值的影響,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約4%。
  2、外周血紅細胞呈小細胞低色素性改變:平均紅細胞容積(MCV)<80 fl,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27pg,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0.31。
  3、具有明確的缺鐵原因:如鐵供給不足、吸收障礙、需求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4、鐵劑治療有效:鐵劑治療4周後Hb應上升20 g/L以上。
  5、鐵代謝檢查指標符合IDA診斷標準:下述4項中至少滿足兩項,但應注意血清鐵和轉鐵蛋白飽和度易受感染和進食等因素影響,並存在一定程度的晝夜變化。
  ①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SF)降低(<15 g/L),建議最好同時檢測血清CRP,儘可能排除感染和炎症對血清鐵蛋白水平的影響;
  ②血清鐵(serum iron,SI)<10.7umol/L(60ug/d1);
  ③總鐵結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62.7 umol/L/L(350 ug/d1);
  ④轉鐵蛋白飽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15%。
  6、骨髓穿刺塗片和鐵染色:骨髓可染色鐵顯著減少甚至消失、骨髓細胞外鐵明顯減少(0―+)(正常值:+~+++)、鐵粒幼細胞比例<15%仍被認為是診斷IDA的“金標準”;但由於為侵入性檢查,一般情況下不需要進行該項檢查。對於診斷困難,或診斷後鐵劑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患兒,有條件的單位可以考慮進行,以明確或排除診斷。
  7、排除其他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尤其應與輕型地中海貧血鑑別,注意鑑別慢性病貧血、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症等。凡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中的第1和第2項,即存在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者,結合病史和相關檢查排除其他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可擬診為IDA。如鐵代謝檢查指標同時符合IDA診斷標準,則可確診為IDA。基層單位如無相關實驗室檢查條件可直接開始診斷性治療,鐵劑治療有效可診斷為IDA。骨髓穿刺塗片和鐵染色為侵入性檢查,不作為IDA常規診斷手段,在診斷困難和治療無效情況時可考慮進行。
  六、缺鐵和IDA的預防
  1、健康教育:指導合理餵養和飲食搭配。
  2、孕期預防:加強營養,攝入富鐵食物。從妊娠第3個月開始,按元素鐵60 ms/d口服補鐵,必要時可延續至產後;同時補充小劑量葉酸(400mgd)及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
  3、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提倡母乳餵養。純母乳餵養者應從2~4周齡開始補鐵,劑量1~2 mg/(kg?d)元素鐵,直至l週歲。不能母乳餵養的嬰兒人工餵養者應採用鐵強化配方乳,一般無需額外補鐵。牛乳含鐵量和吸收率低,1歲以內不宜採用單純牛乳餵養。
  4、足月兒:由於母乳鐵生物利用度高,應儘量母乳餵養4~6個月;此後如繼續純母乳餵養,應及時新增富含鐵的食物;必要時可按每日劑量1 mg/kg元素鐵補鐵。未採用母乳餵養、母乳餵養後改為混合部分母乳餵養或不能母乳餵養的人工餵養嬰兒,應採用鐵強化配方乳,並及時新增富含鐵的食物。1歲以內應儘量避免單純牛乳餵養。
  5、幼兒:注意食物的均衡和營養,糾正厭食和偏食等不良習慣;鼓勵進食蔬菜和水果,促進腸道鐵吸收;儘量採用鐵強化配方乳,不建議單純牛乳餵養。
  6、青春期兒童:青春期兒童,尤其是女孩往往由於偏食厭食和月經增多等原因易於發生缺鐵甚至IDA;應注重青春期心理健康和諮詢,加強營養,合理搭配飲食;鼓勵進食蔬菜水果等,促進鐵的吸收。一般無需額外補充鐵劑,對擬診為缺鐵或IDA的青春期女孩,可口服補充鐵劑,劑量30~60mg/d元素鐵。
  7、篩查:IDA是嬰幼兒最常見的貧血型別,因此Hb測定是篩查兒童IDA最簡單易行的指標,並被廣泛採用。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 Preventive Service Task Force,USPSTF)調查認為,尚無證據支援對6~12個月無貧血的健康兒童進行IDA篩查。根據我國現階段的社會經濟現狀,建議僅對缺鐵的高危兒童進行篩查,包括: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生後4~6個月仍純母乳餵養(未新增富含鐵的食物、未採用鐵強化配方乳補授)、不能母乳餵養的人工餵養嬰兒、以及單純牛乳餵養嬰兒。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建議在生後3~6個月進行Hb檢測,其他兒童可在9~12個月時檢查Hb[1tl引。具有缺鐵高危因素的幼兒,建議每年檢查Hb 1次。青春期兒童,尤其是女孩應常規定期進行Hb檢測。
  七、缺鐵和IDA的治療
  1、一般治療:加強護理,避免感染,合理餵養,給予富含鐵的食物,注意休息。
  2、病因治療:儘可能查詢導致缺鐵的原因和基礎疾病,並採取相應措施去除病因。如糾正厭食和偏食等不良飲食行為習慣、治療慢性失血疾病等。
  3、鐵劑治療:儘量給予鐵劑口服治療。
  ①在不能進行鐵代謝檢測的基層醫療單位,如患兒符合貧血診斷標準,紅細胞形態呈典型小細胞低色素性改變,並具有引起IDA的明確原因,可擬診為IDA,開始診斷性補鐵治療。在有條件的醫療單位,應儘可能開展鐵代謝指標檢查明確診斷。
  ②口服鐵劑治療:應採用亞鐵製劑口服補鐵,利於鐵的吸收。多種亞鐵製劑可供選擇,應根據供應等情況決定採用何種製劑,但應按元素鐵計算補鐵劑量,即每日補充元素鐵2~6 mg/kg,餐間服用,每日2~3次。可同時口服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應在Hb正常後繼續補鐵2個月,恢復機體儲存鐵水平。必要時可同時補充其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葉酸和VitB12循證醫學資料表明,間斷補充元素鐵1~2 ms/(kg?次),每週l~2次或每日1次亦可達到補鐵的效果,療程2~3個月。
  八、療效標準
  補鐵3~4 d後網織紅細胞開始升高,7~10 d達高峰,2~3w後降至正常。補鐵2周後血紅蛋白量開始上升,4周後Hb應上升20 g/L以上。補鐵後如未出現預期的治療效果,應考慮診斷是否正確,患兒是否按醫囑服藥,是否存在影響鐵吸收或導致鐵繼續丟失的原因,應進一步檢查或轉專科診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