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住院醫師 王龍剛

  腫瘤病人因各自的文化背景、心理特徵、病情性質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腫瘤病人可經歷一系列的心理變化:

  1、震驚否認期:明確診斷後,病人震驚,表現為不言不語,知覺淡漠,眼神呆滯甚至暈厥。繼之極力否認,希望診斷有誤,要求複查,甚至輾轉多家醫院就診、諮詢,企圖否定診斷。這是病人面對疾病應激所產生的保護性心理反應,但持續時間長易導致延誤治療。震驚期最好的護理是以非語言的陪伴,協助滿足其生理需要,給予病人安全感,以增進醫生與病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允許其有一定時間接受現實。不阻止其發洩情緒,但要小心預防意外事件發生。在否認期醫護人員的態度要保持一致性,肯定回答病人的疑問,減少病人懷疑及逃避現實的機會。同時鼓勵病人家屬給予其情感上的支援、生活上的關心,使之有安全感。

  2、憤怒期:當病人不得不承認自己患癌後,隨之表現出恐慌、哭泣、憤怒、悲哀、煩躁、不滿的情緒。部分病人為了發洩內心的痛苦而拒絕治療或遷怒於家人和醫護人員,甚至出現衝動性行為。此雖屬適應性心理反應,但若長期存在,將導致心理障礙。此期醫生應在病人面前表現出嚴肅且關心的態度,切忌談笑風生。做任何檢查和治療前,應詳細解說。同時向家屬說明病人憤怒的原因,讓家屬理解病人的行為。並請其他病友介紹成功治療的經驗,教育和引導病人正視現實。

  3、磋商期:此時期的病人求生欲最強,會祈求奇蹟出現。病人易接受他人的勸慰,有良好的遵醫行為。因此,醫生應加強對病人及家屬的健康教育,維護病人的自尊、尊重病人的隱私,增強病人對治療的信心,從而減少病人病急亂投醫的不良後果。

  4、抑鬱期:此階段病人雖讓對周圍的人、事、物不再關心,但對自己的病仍很注意。醫生應利用恰當的非語言溝通技巧對病人表示關心,定時探望,加強交流,鼓勵病人發洩情緒,減輕心理壓力。鼓勵其家人陪伴,預防意外事故發生。在此期間,由於病情加重,心情抑鬱,病人常會疏忽個人衛生的處理,醫生應鼓勵病人維持身體的清潔與舒適,必要時協助完成。

  5、接受期:有些病人經過激烈的內心掙扎,正確認識到生命終點的到來,心境變得平和,通常不願多說話。在此期間,醫生應尊重其意願,替病人限制訪客,主動發現病人的需要並儘量滿足需要。為病人制訂護理計劃時,應考慮病人的生理狀況,最好能集中醫生,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

  以上心理變化可同時或反覆發生,且不同心理特徵者在心理變化分期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另外各期的持續時間、出現順序也不盡相同。因此,醫生對病人的心理反應,應隨時注意觀察,並給予適當的護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