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介入科 主任醫師 謝印法

  經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是目前公認的不能切除肝癌的首選療法,可有效延長患者生命或減輕患者痛苦。雖然該方法屬於微創治療,但仍然會產生各種併發症。如果對併發症處理不當,不僅嚴重影響肝癌介入治療的效果,還可能產生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本文綜述各種肝癌介入治療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及其治療和預防措施,以提高介入科醫師對其的重視和認識程度。

  與介入治療相關的常見併發症

  1、栓塞後綜合徵:

  (1)原因及表現:化療藥物導致噁心、嘔吐,栓塞導致腫瘤壞死和器官充血水腫,導致腹痛、發熱,部分患者因導管鞘刺激迷走神經引起迷走神經反射,表現為大汗、脈搏緩慢,四肢溼冷。

  (2)治療:對症處理,應用止吐藥、止痛藥等1-2周可恢復。迷走神經反射時給與阿托品肌注。

  2、肝動脈損傷和肝實質損害:

  (1)原因:化療藥物或導管損傷血管內膜;化療藥物損傷肝細胞

  (2)臨床表現:肝動脈變細、狹窄甚至閉塞;慢性肝損害、肝硬化

  (3)預防:根據血管直徑決定插管深度,應用微導管;減少對較細肝動脈損傷,儘可能超選插管,以減少對正常肝組織的損傷。

  (4)治療:介入治療後積極保肝治療1-2周可恢復。

  3、膽囊炎、膽囊穿孔:

  (1)原因:栓塞劑進入膽囊動脈。

  (2)表現:介入治療後膽囊區疼痛。

  (3)預防:導管頭儘可能越過膽囊動脈。DSA發現膽囊動脈顯影時不推注化療栓塞劑。

  (4)治療:膽囊炎:解痙,消炎,利膽。膽囊穿孔:手術治療。

  4、吳栓性肺炎:

  (1)原因:腫瘤內伴有動靜脈瘻,碘化油通過瘻口進入肺。

  (2)表現:胸悶、血痰、咳嗽,胸片可見散在碘油影。

  (3)預防:發現動靜脈瘻時先用鋼圈或明膠海綿條堵塞瘻口。

  (4)治療:消炎、平喘、激素等治療,1~2個月可自行吸收。

  5、膽汁瘤:

  (1)原因:原因不清,可能與化療栓塞損傷膽管有關。

  (2)表現:病灶旁出現不規則囊性改變,穿刺可抽出稀薄膽汁。

  (3)治療:抽出膽汁後若膽汁瘤與膽管不相通可行囊腔無水乙醇清容術,較大者可置管外引流。

  6、脊髓損傷:

  (1)原因:經肋間動脈栓塞腫瘤時誤栓共乾的脊髓動脈。

  (2)表現:下肢感覺障礙,嚴重時截癱。

  (3)預防:發現有肝外側支動脈供血時注意觀察有無脊髓動脈顯影,不應盲目栓塞。

  (4)治療:一旦出現該併發症,及時行擴血管、脫水、改善微迴圈和神經營養治療。

  7、頑固性呃逆:

  (1)原因及表現:腫瘤靠近膈肌,或靠近膈肌的腫瘤有膈動脈供血,介入治療後腫瘤水腫刺激膈肌,引起患者頑固性呃逆。

  (2)治療:一般療法:吸氣後屏氣、按壓雙眼球、按壓眶上神經、頸動脈竇壓迫等。

  藥物治療:利他林10~20mg肌注,硝苯地平10~20mg舌下含服或吞服,tid。

  經穴位療法:穴位點壓或穴位注射。常用穴位和有效點有:止呃穴(相當於攢竹與睛明穴連線的眶上緣上)、內關、足三裡等。部分中藥可治療。

  8、區域性血腫:因為肝癌患者出凝血時間延長,治療後區域性壓迫時間短等因素所致穿刺部位皮下出血。

  治療:介入後24小時區域性溫鹽水熱敷5-7天可好轉。

  肝癌介入治療後合併肝癌自然病程中的併發症

  1、消化道出血:肝癌介入治療後出現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兩種:

  (1)急性胃粘膜損害:因栓塞物返流入胃十二指腸動脈或化療藥物對粘膜的直接損害導致消化道出血。

  (2)門靜脈高壓:化療栓塞後可導致肝硬化進一步加重,門靜脈壓力增高,誘發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

  預防:

  (1)超選擇插管到腫瘤供血動脈;

  (2)控制栓塞物推注速度,防止返流;

  (3)術後應用胃粘膜保護藥物如西咪替丁、奧美拉唑等;

  (4)DSA造影發現動-門脈分流時應用鋼圈封堵瘻口,減輕門靜脈壓力。

  治療:

  (1)臥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嘔血時血液吸入引起窒息,必要時吸氧,禁飲食。

  (2)密切觀察心律、血壓、呼吸、尿量神志變化及周圍組織灌注情況,正確估計出血量。

  (3)急查血常規。根據情況進行心電監護。立即配血,儘快建立有效靜脈輸液通道。應用止血藥物――生長抑素;首選14肽生長抑素;首劑250ug靜脈緩注,繼以250ug/h持續靜脈滴注。若中斷超過5分鐘,需重新注射首劑。可應用生長抑素類似物――奧曲肽(善寧)。首劑100ug靜脈緩注,繼以25~50ug/h持續靜脈滴注。使用抑酸藥物:奧美拉唑40mgiv,bid;西咪替丁400mgivdrip,q8h。

  緊急輸血指徵:體位改變出現暈厥、血壓下降和心率增快;收縮壓低於90mmHg或較基礎血壓下降25%;血紅蛋白低於7g/L或血細胞比容低於25%。

  內鏡治療:藥物治療基本控制大出血後進行。

  2、肝破裂:

  多發生在TACE一週左右,也可能是自發破裂。表現為突發腹痛或肝區痛,有急腹症表現,但如有腹水時急腹症表現不典型。破入腹腔出血量大時可出現周圍迴圈衰竭表現,引起休克。

  診斷:B超或CT發現肝包膜下液性暗區,或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

  治療措施。

  (1)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

  (2)臥床制動,肝區多頭帶加壓包紮;

  (3)止血藥物:止血三聯(維生素K140mg,止血敏2.0,止血芳酸0.4)ivdripqd。注射用血凝酶:1kU,iv或imbid。

  (4)肝動脈栓塞:應用明膠海綿或不鏽鋼圈行肝左、肝右或肝固有動脈栓塞。

  3、肝性腦病:

  原因:多因大量進食蛋白質、消化道出血、感染、不適當應用鎮靜劑、強力利尿、嘔吐、腹瀉、低血鉀等因素誘發。

  表現:早期思維性格異常,進而出現昏睡或昏迷,可有撲翼樣振顫。

  預防:防止便祕,控制感染,減少誘發因素。

  (1)限制蛋白攝入:每日3~6g必需氨基酸。

  (2)降低氨的吸收:乳果糖30~100ml/日,分3~4次服用。

  (3)降低血氨:穀氨酸鈉/穀氨酸鉀4支;精氨酸10~20g/日;鳥氨酸門冬氨酸(雅博斯)20g/日靜脈滴注。

  (4)糾正酸鹼失衡和電解質紊亂。

  4、肝腎綜合徵:

  誘因:肝功能不全伴大量腹水,如大量放腹水、強烈利尿、嘔吐、腹瀉、感染可誘發。

  表現:少尿、低血壓、氮質血癥。

  預防及治療:消除誘因,積極保肝治療,避免使用損害腎功能藥物,輸注右旋糖酐、血漿、白蛋白。提高有效迴圈血容量,適當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如多巴胺,改善腎血流量

  5、感染:

  原因:肝癌患者本身抵抗力低下,介入治療無菌操作不夠嚴格。

  表現:發熱,有腹水的患者近期腹水突然增多,腹痛。

  預防:營養支援,提高抵抗力。

  治療:早期、足量、聯合應用抗生素,用藥時間不少於二週。

  6、低鈉低氯血癥:

  原因:

  (1)是由腫瘤組織合成並自主性釋放異位ADH所致。

  (2)介入化療後出現的噁心、嘔吐。

  (3)慢性肝病低鹽飲食。

  表現:突然出現神志喪失,四肢抽搐、昏迷等。

  治療:

  (1)需經過及時補充高濃度鈉氯溶液緩解症狀。

  (2)急查血生化,(低鈉血癥分為重度低鈉<120mmol/L,中度低鈉<130mmol/L,輕度低鈉<135mmol/L)。

  (3)存在明顯的低鈉低氯血癥,給予補充3%氯化鈉溶液1000ml,仍呈淺昏迷繼續補充氯化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