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研究人員發現,介入治療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患者的靜息心率,與一年後發生心源性死亡、再發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密切相關。
介入治療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患者的靜息心率,與一年後發生心源性死亡、再發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密切相關。其中,靜息心率大於等於61bpm (每分鐘心臟搏動數),患者心率每分鐘增加10次,一年後發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38%。相關研究論文近日在《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雜誌上發表。
據介紹,靜息心率是指在清醒、安靜狀態下的心率。已有研究發現,靜息心率增加與一般人群、穩定性冠心病(合併或不合並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有關,並與一般健康人群、老年人、冠心病患者心源性和全因死亡相關。但在冠心病患者中,特別是在介入治療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患者中,靜息心率與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的關係尚不確定。
此次研究為多中心、區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招募了805例介入治療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患者。研究人員對患者按照相關指南進行常規干預,並分別於納入後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進行隨訪,記錄患者基本臨床資訊以及心源性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最終研究結果表明,靜息心率大於76bpm的患者,一年後發生主要不良心血管病事件的風險是靜息心率為61bpm~76 bpm患者的2.29倍。上述研究結果提示,控制靜息心率或將成為預防介入治療後患者發生嚴重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措施。對於絕大多數患者而言,理想心率應維持在61bpm~76bpm之間,同時,控制心率應首選非藥物方式,包括減少咖啡、濃茶攝入,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運動,保持愉悅心情等。此外,少數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倍他樂克、比索洛爾、地爾硫卓等藥物進行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