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脂肪變性常為嚴重貧血、缺氧或感染中毒的結果。脂肪變性的心肌細胞中出現細小的脂肪空泡,呈串珠狀排列。肉眼觀察可在心內膜下,尤其在乳頭肌處出現成排的黃色條紋與呈暗紅色的正常心肌相間排列,如虎皮紋,故稱“虎斑心”。但在嚴重感染或中毒的病例,常引起心肌瀰漫性脂肪變性。全部心肌均勻變濁呈灰黃色,而看不出斑紋。
心肌脂肪變性與肝臟脂肪變性的鑑別:
肝臟發生脂肪變性時,輕者,眼觀無明顯異常,嚴重時,可見肝臟腫大,質地較軟,色澤淡黃至土黃,切面結構模糊,有油膩感,有的甚至質脆如泥。鏡下可見在變 性的肝細胞漿內出現大小不一的空泡,起初多見於核的周圍,以後變大,較密集散佈於整個胞漿中,嚴重時可融合為一大空泡,起初多見於核的贖罪,以後變大,獎似脂肪細胞。
如果肝臟的脂肪變性伴有慢性肝淤血時,則肝切面由暗紅色的淤血部分和黃褐色的脂肪變性部分相互交織,形成類似中藥檳榔切面的色彩,故稱之為“ 檳榔肝”。冰凍切片,脂滴可被蘇丹三染成橘紅色。
肝脂肪變性的臨床意義:肝脂肪變性是可復性損傷,病因消除後可恢復正常。重度肝脂肪變性稱為脂肪肝,可引起肝腫大、痛壓和肝功能異常。長期脂肪肝可引起肝細胞壞死、纖維增生,肝硬化。
通常心肌的功能並不受影響,顯著的心肌變性如今並不多見,要與心肌脂肪浸潤相區別。
心肌脂肪浸潤:心包髒層脂肪組織顯著增多,心肌間質出現脂肪組織,心肌萎縮,可致心肌破裂、出血、猝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