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童保健所 主任醫師 趙冬梅

  1、什麼叫學習困難?

  廣義的學習困難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兒童學業成績不良,佔學齡兒童的5%-10%。以小學二、三年級為發病的高峰年齡。男多於女,男女之比約為6-10:1。狹義的學習困難在醫學上被稱為學習障礙,指有學習機會的兒童,由於技能、心理、環境等方面的原因,導致學習成績與其智力水平所能達到的成績相比明顯落後。

  2、學習困難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1)差

  學業成績不良 一般一門或一門以上主課考試不及格

  (2)懶

  1)腦懶:思考不積極,不肯或不善於開動腦筋,經常回避那些較用腦的習題,思維上有惰性,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善於機械記憶、不善語言思維等。

  2)手懶:有的孩子能說會道,說起話來嘴巴像個小機關槍,甚至超過了同齡的孩子,可就是不愛看書寫字,不願動筆或光看不寫,一問起學習,就愁眉苦臉。

  (3)散

  1)上課時注意力分散,上課小動作多,寫作業馬馬虎虎,常常多一筆、少一畫,張冠李戴、左右顛倒,在學校不遵守紀律,上課時隨便說話,影響其他同學學習,不聽老師的勸阻我行我素,嚴重干擾課堂秩序,

  2)走神

  有的孩子在學校裡,不敢大聲說話,上課不主動舉手發言,從不影響別人,但他自己卻常常走神。老師講的課回到家裡就什麼也記不得了,作業要寫到晚上十一二點才能完成。老師經常說是人來上課,耳朵卻留在了家裡

  3)缺乏毅力

  學習困難生在自信心和意志品質方面明顯不如優秀生,遇到挫折容易放棄,做事虎頭蛇尾,

  (4)拖

  學習困難生每天做作業的時間最長,作業拖拉,放學後不是先寫作業再玩而是先玩後寫,或邊寫邊玩,作業速度很慢,時間拖得很長,有的一年級學生甚至寫到晚10點多,造成睡眠不足,又影響第二天聽課質量。

  (5)拙

  動作笨拙,協調性差,跳繩、排球等動作明顯晚於同齡兒。

  3、兒童為什麼會出現學習困難現象?

  之所以出現學習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智力型學習困難

  主要因為學生智力因素引起,反應不夠敏銳,接受事物的能力偏低,這部分學生約佔學習困難學生的15%。智商低的人在解決問題能力、速度方面往往落後於智商高的人。他們的記憶困難,注意力不穩定,理解緩慢,表述混亂,對知識不能舉一反三,他們在學習上花時間往往比別的學生多,但成績遠遠不如別的學生,在學習困難方面表現為多學科處於持續困難狀態。

  (2)心理行為問題

  是導致兒童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兒童多動症。其次為感覺統合失調、學習技能障礙、學校恐懼症、抽動障礙、適應障礙等。

  (3)身體因素

  很多父母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孩子不發燒、不生病就是身體健康。其實,暫時的沒有病並不一定代表孩子一切正常,許多病在疾病早期或潛伏期已經影響孩子學習如貧血、微量元素缺乏、鉛中毒、肝腎功能障礙等可導致兒童體質差、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困難,視、聽力障礙會嚴重影響兒童聽課質量,所以應對學生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和消除這些影響學習的隱患。

  (4)動機因素

  這部分學生智力正常,頭腦靈活,只是因為學習動機出現偏差而引起學習困難,他們的主要特徵是: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懶惰,不愛動腦動手。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制力,不能堅持始終,有的好高騖遠,眼高手低,不求甚解,這部分學生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

  (5)學習技巧因素

  這類學生智力正常,記憶力較好,但學習不得法,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表現為:理解慢,學習總是死記硬背,不瞭解和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絡,學到的知識處於零散的無序狀態,無法形成知識結構,從而造成理解能力差;遇到知識的遷移題、綜合運算題就難以應付,缺乏去粗取精,舉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能在學習中實踐中運用知識。

  (6)環境因素

  這部分學生智力正常,他們的學習困難往往由於家庭的變故,親子關係緊張,家庭文化環境差,家庭經濟出現嚴重困難,師生關係緊張,社會不良影響,交友出現問題或品德滑坡等原因導致學習困難。其主要特徵是:因特殊原因不能上學,或在學習中精神不振,如疲勞、懶散,有的表現為學習成績急劇下降,同時帶有思想品德行為上的不良傾向,心理狀態不穩,鬧情緒或消沉,或是破罐破摔。這部分學困生比較複雜,在學習困難方面表現為階段或區域性性的較多。

  4、學習困難和智商有關係嗎?

  智商與學習困難有很大關係,智商低的孩子學習肯定困難,但學習困難的孩子不一定智商低。所謂智商是學生記憶、思維、推理、想象、計算等各種能力的綜合,智商低的孩子各種能力較差,肯定會影響學生學習,有研究發現學習困難兒童平均智商明顯低於學習正常兒童,一般孩子平均智商為100分左右,學習困難兒童平均智商一般在85分左右,大約15%的學習困難學生是由於智力低下引起的。大部分孩子不是因智力缺陷造成,而是由於大腦感覺統合失調、多動症、學習動機不足等原因所致。

  5、學習困難與電視電視有關嗎?

  許多家長認為看電視會增長孩子的見識,有利於學習,其實不然看電視特別是長時間看電視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看電視影響大腦成長髮育

  初生嬰兒的腦子平均重三百三十公克,是大人的四分之一,到二歲時已成長三倍,七歲時是成人的90%。所有動物實驗都發現大腦的成長與經歷有密切的關係。“豐富”環境的刺激有利於大腦的發育和功能成熟。

  電視節目為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經常出現閃爍的色彩、特寫的畫面、大分貝的聲音。就些看來豐富的刺激,卻只刺激腦部較原始的部分,被動性的看電視活動取代了兒童主動的參與活動。

  (2)看電視傷害兒童閱讀能力

  電視對於兒童閱讀的影響,不僅是搶佔了兒童看書的時間,而且破壞了視覺系統的學習。
看電視的時候,眼球很少運動,眼睛只要盯著電視熒光屏,既不用擴大瞳孔,也很少、甚至不用來回移動,而且缺乏一般的瀏覽活動。這使得培養閱讀習慣所需要的搜尋、瀏覽、對焦的能力受損。

  因為電視節目用了各種花樣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但主要是吸引孩子的被動注意而非主動注意,使得兒童習慣於因外在的刺激而學習,而非自發的主動學習,一旦碰上難一點的問題,心思就飄向他處,等待轉檯。

  (3)電視影響兒童想象力。

  兒童看書時,必須自己創造出所有的情節。兒童一面看,一面要想象出人物的形象、揣摩他們的情緒、模擬他們說話的語調,還要創造出人物周遭的環境、想象環境的感覺。這種自我創造很重要,但是電視並沒有為這創造過程留下發揮的空間。看電視造成的問題,就是使得兒童習慣於完全不用自己的想象思考能力。

  6、學習困難與多動症有關嗎?

  兒童多動症又稱為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導致智商兒童學習困難的主要因素,患病率為3%-7%,一般50人左右的班級有2-3個多動症學生。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如上課時小動作多,思想開小差;多動,較一般同齡兒童頑皮,“手賤”,愛撩撥人;自控能力差,表現為衝動任性、性清急躁、好發脾氣、易哭易笑,話多,愛插嘴;作業拖拉,粗心大意,學習成績波動大,考試時由於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可能考試不及格,同樣一份卷子,在老師或家長監督下完成,成績就較好。

  7、父母如何早期發現這些問題?

  學習困難這個問題早在嬰幼兒時期就已存在,不過由於對生活、學習還沒有產生直接的影響而被爸爸媽媽所忽視。等到上學以後,直接影響到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才關注起來,但此時再進行干預和矯正已經有點“亡羊補牢”了。對兒童的問題越早進行干預,越能減輕對學業的影響,併產生良好的矯治效果。

  通過臨床觀察,有下述幾種情況可以為家長提供幫助。

  (1)孩子出生時有高危病史,如早產、過期產、多胎、出生時缺氧、胎盤老化、母親有妊高症等疾病。

  (2)孩子發育比同齡孩子慢,如學走路、學說話晚,生活自理能力差。

  (3)語言發育落後,和人交流時缺乏目光對視,主動語言少、重複語言。

  (4)動作笨拙、易摔倒,多動、性急、易哭鬧。

  (5)交流障礙,不會建立友誼,與小朋友關係差,攻擊性強。

  (6)學東西慢,記憶差,易忘。

  (7)行為幼稚,與年齡不相符,喜歡與年齡較小的孩子玩,不愛看書、不喜歡拼插性玩具,喜歡簡單重複性遊戲。

  如果孩子早期出現上述表現,應引起家長高度重視,要立即帶孩子到兒童保健機構檢查,以免貽誤了診斷治療最佳時機。

  8、孩子患了習困難應該怎樣治療?

  (1)制定綜合性糾正方案

  由於學習困難是由生物、心理、社會等綜合因素引起的,單一的治療往往難以奏效,這些學生由於本身學習困難的特點,往往較一般兒童難以管教,這就要求家長、老師掌握學習困難兒童的心理特點,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家長、教師、醫生、學生共同制定綜合性糾正方案。包括教育引導、行為治療、藥物治療、注意力、學習能力訓練等。

  (2)配合必要的藥物治療

  有的家長擔心藥物的副作用,往往拒絕藥物治療,像多動症等疾病引起的學習困難藥物單純的教育干預往往難以奏效,需配合必要的藥物治療,且這些藥物都是經過50多年臨床實踐的老藥,效果肯定,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一般不會產生副作用,所以家長儘管放心。

  (3)心理行為訓練

  感覺統合訓練、腦電生物反饋訓練對增強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能力都會起到很好的效果。感覺統合訓練通過遊戲的方式通過特定的運動提高大腦的處理資訊的統合能力,從而達到增強腦功能的效果;腦電生物反饋訓練是通過增加大腦某些腦電波來增孩子的注意力,對學習能力的改善和智商的提高都有很大作用。

  9、學習困難常見的性格問題?

  (1)推卸責任

  成績不好優秀學生往往歸於自己努力不夠、學習不踏實等內部原因;而學習困難學生經常將學業不良歸為老師教的不好,判卷不公、家長輔導不夠等外部原因,為自己找藉口,而不是檢查自我,吸取教訓,不敢正視自己的不足。

  (2)缺乏興趣

  對學習缺乏興趣,感到學校生活乏味,不喜歡老師和功課,學校人際關係比較緊張,在學校感到不愉快。容易滿足,成績稍好就沾沾自喜,往往看自己後面還有多少學生不如自己,而不去看自己有多少比自己強的學生。

  (3)心理行為問題
由於學習困難學生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責罵、同學的歧視,常常得不到尊重和愛撫,久而久之形成自卑、孤僻、焦慮、憂鬱、不合群、攻擊或退縮行為等不良性格,嚴重者易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而出現偷竊、逃學甚至違法犯罪。

  10、父母怎樣調整自己的心態?

  (1)面對現實,克服僥倖心理

  孩子出現了學習困難後,比較理智的辦法就是正視現實,不要諱疾忌醫,儘早發現問題,早期干預,早期治療。越是早期干預,患兒的可塑性越大,效果越好,否則將會失去時機。精神發育遲滯、孤獨症等疾病的診斷的確令患兒的父母難以接受,但也應當清楚地認識到疾病是客觀存在的,早期糾正訓練是最佳選擇。

  (2)仔細尋找學習困難的原因

  孩子出現了學習困難後,應找心理醫生對孩子的智力結構、記憶能力、語言能力、計算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個性傾向、社會適應能力,做科學地、客觀地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進行有目的的培養,並且可以通過特殊教育訓練來糾正孩子的智力缺陷和其他方面的不足,或通過一些非智力因素的訓練,如進行學習動機的培育,可以使學習困難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彌補自己智力上的缺陷,糾正不良個性,使孩子的學習成績得以提高。

  首先兒童保健機構測試一下孩子的智力,因為一個人的智商就象每個人的身高一樣有高有低。按照韋氏智力測驗智商包括總智商、語言智商和操作智商,人群的平均智商是100分,那麼如果孩子的智商低於平均智商一個標準差(15分),我們就認為您的孩子不是很聰明,所以對學習的要求甚至學習的環境應該特殊要求。如果經過智力測試,您的孩子不存在智力問題,但仍不能正常學習,您可以觀察一下您的孩子是否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動的表現,以排除一下是否存在兒童多動症。

  另外,兒童學習困難還可以發生於非智力因素導致的學習動力不足、功課欠帳較多、接受新知識嚴重受阻的現象,與先天素質無關,一般表現為各門功課“夾生飯”多,缺乏學習內動力,學習成績差。

  (3)進行必要的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學會輔導孩子的一些基本技巧

  對待孩子學習困難既不能灰心喪氣,也不能僅憑一腔熱情,而是熟悉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心理特點,客觀地瞭解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智力結構、先天優勢及不足要有正確的評價,還應瞭解孩子的個性和發展趨勢。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學會一些處理孩子行為問題的技巧和行為治療的方法,如:如何鼓勵孩子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的不良習慣如何糾正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