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微創腫瘤科 主任醫師 黃金昶

  臨床上,腫瘤患者的發熱分為感染性發熱、中樞性發熱、不明原因的發熱。西醫最頭痛的是中樞性發熱,中樞性發熱靠排除法診斷。在治療上,主要用抗生素治療,抗生素也分寒熱,紅黴素、阿奇黴素偏熱,其他抗生素一般偏寒。因其藥性偏寒,損傷胃氣,應用這些抗生素後通常不想吃飯。

  在臨床上,我體會高燒易退,低熱難消,常用針刺大椎或十宣,或用安宮牛黃丸退高熱。安宮牛黃丸原本治療高熱神昏證,但在持續高熱即使不伴神昏,只要脈有力就可使用安宮牛黃丸,退熱效果很好。針對頑固性高熱,我有一個退熱方效果不錯,屢試不爽。當然,中醫治療最大的特色是辨證論治,下面就以虛實辨證為綱,講講我在腫瘤臨床治療發熱的幾個常用方。

  一、實熱證治

  發熱屬實者,我在臨床多選用小柴胡湯、梔子豉湯、升降散等方加減。小柴胡湯為退熱名方,不管什麼原因的發熱,都可以考慮使用。但小柴胡湯在治療發熱時也並不是那麼完美,有它的缺陷。小柴胡湯為和解少陽之劑,但若用來退燒,需考慮到這麼幾點問題。

  1、發熱為邪正交爭的一種狀況,要祛邪,生薑藥房不備,煎藥時容易漏加,此時至少應當加一下辛溫透表的藥,給邪以出路,讓邪往外走。

  那麼,用什麼外透的藥呢?無論外感風寒還是風熱,都應加辛透之品,溫病銀翹散的組方加了溫藥荊芥和淡豆豉,為什麼?溫病中溫邪多從口鼻而入,從而影響肺氣,肺氣不宣而發熱,用辛溫之品能增其辛散透表之力,邪氣外透,汗出熱自退。風寒外感加辛溫透表之品自不必言。

  通過這個理,我在臨床篩選出了蘇葉這味藥,和胃透表,比荊芥、淡豆豉更接近生薑,更好用。兼有頭痛,發睏,病情纏綿不愈者,多是夾溼,加羌活、麻黃;全身關節疼,多屬寒重,可用大劑量散寒藥,如麻黃湯。

  2、小柴胡湯清利頭咽藥物不足,但有人說表證不可過用苦寒藥,這是有很有道理的,苦寒藥傷胃氣,胃氣傷則容易引邪入內,但可加辛涼解表藥,如板藍根、銀花、生石膏。

  3、將溫病和傷寒揉在一起,風寒風溫皆傷肺衛,容易出現或輕或重的咳嗽,在小柴胡湯基礎上加點調肺的藥,如桔梗以宣肺氣。如此一來,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用發汗藥、辛涼藥、宣肺藥,針對發熱的治療,組方更為嚴謹,考慮也更周全,故能獲得很好的效果。

  梔子豉湯,治療熱鬱胸隔證,《傷寒論》77條“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其中“窒”者,塞也,即胸中堵塞不適之感,78條“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梔子豉湯主之”,由上面兩條經文可知,梔子豉湯的臨床運用指徵,即發熱伴膈下或劍突疼痛拒按。整個方子就兩味藥,梔子既清氣分熱也清血分熱,配合淡豆豉輕清外透,全方短小精煉,但只要掌握了運用指徵,會獲得意想不到的療效。

  升降散,由大黃、薑黃、殭蠶、蟬蛻四味藥組成,主治邪熱充斥內外,阻滯氣機,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的發熱,我在治療發熱時運用該方的指徵主要看脈,脈象見躁有力者皆可使用。通常梔子豉湯與升降散結合在一起用,調理氣機升降出入,比單純使用效果好。安宮牛黃丸對於中樞性發熱或不明原因發熱,只要脈按之有力用之均有效。

  二、虛熱證治

  虛熱多表現為低燒,病因較多,不好治,可選用補中益氣湯和逍遙散。

  補中益氣湯為甘溫除熱名方,主治脾虛溼濁下注證,臨床使用指徵有三點:一是脈軟無力,二是納差、食慾降低,三是由於溼濁下注所致的腹脹。所謂甘溫除熱,即針對脾虛溼濁下注的病機,甘味補脾,溫以化溼,中州土運得健,則生化無窮,病邪自退。可用補中益氣湯加地骨皮、青蒿,或昇陽益胃湯加減。

  腫瘤患者晚期最常見的癌性發熱,是不是也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應該可以,為什麼?癌性發熱通常起於下午兩三點,《內經》認為陽氣者日中則隆,中午陽氣最盛,與邪氣相爭則發熱,因此癌性發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再稍加桂枝,以助陽氣。但慎用羌活、蘇葉發汗之品,這一點千萬記住,晚期病人到最後全身衰竭時,千萬不能用發汗藥,就是感冒藥也不能用。一發汗病人很有可能吐血、咯血而死。為什麼?全身衰竭或休克病人,本來就陽氣不足,虛陽上越,如果再發汗傷陽,最終就只能是陽氣暴脫而亡。若陽虛夾溼,可用附子湯加味。臨床必需明察秋毫。  

  逍遙散,大家都知道它是一個疏肝健脾的代表法,那麼它是用於什麼型別的發熱呢?根據病機逍遙散主治肝鬱血虛脾虛證,這沒錯,脾虛健運失職,氣血生化乏源,血虛肝失所養,疏洩不及,鬱而生熱,因此這種熱多為低熱。除低熱外,逍遙散主治的發熱還有兩個特點,一是發熱雖為低熱,但心率快,心慌明顯,為什麼?因為血虛了,無以養心呀。在這裡強調的是並非發熱心率皆快。二是這種發熱,越活動熱越高,為什麼?《內經》裡講,“陽氣者,煩勞則張”,運動損傷陽氣,陽虛則熱。明確了以上的運用指徵,在具體臨證時,也可加地骨皮、青蒿清透虛熱。還有一種高熱,查不出原因,可用下方:

  生石膏30~60g,生山藥15g,麥冬30g,花粉30g,生地20g,玄蔘15g,沙蔘15g,薄荷10g,佩蘭15g,冬瓜仁15g,大青葉20~30g,板藍根20~30g,每日一劑,水煎服。若高熱仍不退,上方加羚羊角粉0.5g或水牛角粉10g,或加安腦丸、安宮牛黃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