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呼吸內科 主治醫師 溫鵬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日前公佈的資料預測,到2020年,全世界癌症發病率將比現在增加50%,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數將達到1500萬人。該報告同時列出了全世界發病率最高的前幾位癌症,第一位是肺癌,每年新增患者人數為120萬,其次是乳腺癌,每年新增大約100萬患者,隨後依次是腸癌94萬、胃癌87萬、肝癌56萬、宮頸癌47萬、食管癌41萬等。而我國在過去30年間,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總數居世界第一,並且已取代肝癌成為我國首位惡性腫瘤死亡原因。

  肺癌是指起源於支氣管粘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肺癌按組織病理學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其中非小細胞肺癌佔80%~85%,非小細胞肺癌與小細胞肺癌在腫瘤生物學行為以及對治療的反應性上完全不同,因此治療各異。非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高,其中超過一半的患者在初診時即為晚期而失去手術機會,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若不治療,中位自然生存期約4~5個月,1年生存率低於10%。另外大部分患者在治療後最終會出現復發與轉移。在既往30年裡,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化療佔據著的重要地位,但其有效率及帶來的生存獲益非常有限。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含鉑兩藥方案的客觀有效率30C40%,中位生存時間8-10月。

  近些年來,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案中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分子靶向藥物,它神奇的療效為肺癌的治療帶來了新的曙光。分子靶向治療是指標對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大分子,通過特異性阻斷腫瘤細胞的訊號傳導,來控制其基因表達和改變生物學行為,或是通過阻止腫瘤血管生成,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繁殖,發揮抗腫瘤作用。目前臨床上分子靶向治療主要分為以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為靶點的治療和以腫瘤血管生成(VGFR)為靶點的治療,主要包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抗EGFR單克隆抗體--西妥昔單抗以及抗VEGF/VEGFR單克隆抗體--貝伐單抗、抗血管內皮細胞製劑--人血管內皮抑素(恩度)等。

  分子靶向治療與傳統的化療相比,存在巨大的優勢。

  1.個體化治療成為可能。例如對於存在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EGFR-TKI治療有效率在90%以上,因此通過組織EGFR檢測可以預測治療療效。

  2.靶點專一、毒副反應輕。與細胞毒化療不同,靶向藥物往往是針對異常的突變的位點發生作用,靶點專一,對正常組織細胞的影響小,因而的胃腸道反應和血液學毒性較輕,患者容易耐受。

  3.治療方法簡便易行。目前很多靶向藥物通過口服給藥,病人依從性和耐受性良好,可在門診和家庭給藥,病人很容易接受。

  4.改善生活質量。對於晚期腫瘤病人,細胞毒藥物可以使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長,但副作用大,使患者對治療產生恐懼。而靶向藥物通常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狀,且治療的副作用小。

  5.分子靶向藥物與化療聯合使用能提高療效。如抗血管生成藥物與化療聯用能明顯提高有效率,而毒副作用無明顯增加。

  雖然分子靶向藥物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其逐漸產生的耐藥也日漸成為困擾臨床的主要問題。目前的研究表明多種分子機制參與了耐藥的產生,而確切的耐藥機制尚需進一步探討與研究,這對我們針對其耐藥機制制定有效的預防性治療方案、發現有效的預測耐藥的標誌物以及更好的選擇用藥,都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從而為腫瘤患者帶來福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