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9日,江蘇常州市第七人民醫院一位徐姓醫生為出生16個月的幼兒開出“一毛錢處方”――5片“痢特靈”。事件報道後迅速被網友熱捧。但這一紀錄很快在四天後被打破,四川成都雙楠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只花9分錢,就為一77歲老人治好感冒發燒,處方是5片“撲熱息痛”。6月13日,另一篇題為《患者腹痛醫生處方不足1元 另一醫院開109元藥》的文章,報道了長春一個醫生為患者開出9毛2分錢的四支慶大黴素。截至目前為止的最新紀錄是杭州市第一醫院的一位王姓醫生,她只用6分錢的抗過敏藥――酮替芬,就治好了一名兒童的咳嗽。濟南市中醫醫院鍼灸科萬紅棉
“就是要這樣的好醫生,連查血都不應該。”
“醫生不宰病人,堅守職業道德,實在是奇蹟。”
“向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徐醫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這些是網民們對“一毛錢處方”的代表性評價。而《中國青年報》一篇評論更是指出:“‘最便宜處方’,恰如安徒生童話中那個男孩,無意間道出了藥市赤裸裸的暴利。原來,廉價至此也可以治病;原來,患者當了那麼久被宰的羔羊。”媒體對此事評論呈一邊倒之勢。
其實在醫生看來,很多功能性疾病、心因性疾病,可能根本不需要任何藥物,僅憑飲食起居的調整或者接受心理安慰,就可以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而對於一些自限性疾病,如普通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發燒,也可以通過多休息、多飲水等方式獲得緩解,乃至痊癒。
因此“6分錢處方”的紀錄肯定還會被打破,新紀錄的處方將是1分錢都不花;如果醫生再自己掏錢為患者墊付,這個紀錄將變為負值。
可惜,這一切都並不新鮮,“回家休息”的確是早就存在的“零費用”處方,而醫生為患者墊付醫藥費用,也並不稀罕,只是在媒體上不大見得到罷了。醫生開具合理處方,而不必關心價錢高低,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治療疾病,這才是正常的醫療形態。
之所以“一毛錢處方”成為媒體關注的物件並被視為某種“進步”,是因為“以藥養醫”的制度已經把部分醫生的心態扭曲,醫療行業確實存在回扣,這導致醫療行為趨利化。同時,羸弱的社會保障體系無法承受社會龐大的醫療健康需求,大部分藥費還是由個人承擔。
在這個大背景之下,媒體和社會更加關注“一毛錢”的噱頭,而忽視了“處方”的合理性。在媒體眼中,“一毛錢”體現的是醫生的良知和善心,而這種良知是現在社會所匱乏、所急需的。
有趣的是,媒體看到的“善心”,卻經不起醫生的推敲。在醫生眼中,處方的合理性更為重要。拿“一毛錢處方”來說,“痢特靈”能導致多種嚴重副作用,如損害造血系統、導致多發性神經炎等,屬於因副作用太大而被淘汰的藥品,中國農業部也早已在2002年禁止該藥用於獸藥。而且在尚未明確病原體究竟是細菌還是病毒的情況下,開出“痢特靈”處方難免有濫用抗生素之嫌。
同理,普通的感冒發燒屬於自限性疾病,根本不必服藥,因此“撲熱息痛”也屬於多餘;“不足1元處方”中的慶大黴素,更是因為其具有很強的腎毒性和耳毒性,而在臨床中幾乎不作為首選藥出現在處方里;至於6分錢的抗過敏藥酮替芬,則由於其影響嬰幼兒的智力發育,對心臟有毒副作用,因此在防治兒童哮喘中早已屬於不被推薦藥品。
――更重要的是,這些“很便宜”但有著這樣或那樣問題的藥物,如今都有了相對安全的一線替代藥物,儘管它們的價格會更高一些。
作為醫生,僅有善心是不夠的,更要強調專業,因為醫療行業的專業性決定了患者的健康生死。
另一方面,從醫生角度看,如果“一毛錢處方”沒有治好病,醫生很可能會背上“敷衍了事,粗心大意”的罵名,再度引發一輪社會對醫生的唾罵,而且由於沒有相關的臨床檢查,可能會產生醫療糾紛;而在“舉證倒置”的特殊國情下,醫生必輸無疑。
“一毛錢處方”折射的是社會對公平醫療體系的期盼,其實醫生也同樣期盼這個公平體系早日到來――畢竟誰都不願意在一個飽受詬病、沒有任何尊嚴的行業工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