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王清賢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農曆五月的天氣會比較溼熱,容易滋生蚊蟲,各種病原微生物也大量繁殖。端午節逐漸演變成一個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民間有吃粽子、佩香囊、擺菖蒲……這些中國人在過端午節時的傳統習俗,時至今日仍舊受到百姓的熱捧。但是你知道嗎,兩千多年來,源遠流長的端午節採集藥草、避瘟驅毒、吃粽子的習俗,它與中醫文化有著密切的淵源。從中醫角度來看,這些沿襲千百年的傳統,暗藏了不少的養生玄機。  

  端午的端是端正,人是天地之心、五行之端,所以,端為始。午是正中,“一縱一橫為午”,縱橫交錯才正中,交錯為陰陽爭,由此,陰陽交錯立正,才是端午節的原意。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謂五月五日也。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而《歲時廣記》記載:“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五”與“午”通,所以端午亦稱重午或重五。

  “八”件事端午保健養生

  與豐富多彩的端午起源說同樣,各種不同的風俗習慣至今仍在全國各地流傳並延續。然而,無論稱謂為何,端午時節所反映出來的意義卻是一致的。專家認為,這個節日本是對人身體健康的一種愛護,對生命的愛護。端午時節提倡的是人與自然的調和、平衡,以安然度過夏天。那麼端午節到底該如何養生呢?中醫告訴你端午節養生保健要做“八”件事。  

  1、吃粽子

  粽子中含有紅豆,紅豆不僅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物質,而且具有利水除溼、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等功效。人體常為溼熱阻遏,紅豆能夠利水溼,解熱毒,與綠豆相輔相成,堪稱消夏良藥;

  粽子中含有紅棗,紅棗能補益脾胃和補中益氣。粽子總會用到蘆葦葉,紅棗能補益脾胃和補中益氣。所以對於脾胃虛弱和腸胃不佳的人士,如消化不良、經常吐瀉或便祕人士都有好處,多吃紅棗能改善腸胃功能。此外,紅棗又能補氣血,對於中氣不足及氣血虧損人士特別有幫助,能減少平日氣促氣喘的情況,又能針對肌肉無力等症狀,增加體力;

  天氣日益炎熱,身體表面血流增加,腸胃功能逐漸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夠改善這一問題。且不說其中的配料,僅就清香的葉子和柔軟的糯米,就足以讓人食慾大開。對於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傳統稱為“胃寒”的人來說,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

  粽子不宜作為一餐當中的惟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較快。如果多吃些蔬菜來配合,吃粽子之後就不會有這麼強的飢餓反應。吃粽子時最好能同時喝茶水,可幫助吞嚥和消化,同時,在吃粽子時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最好是涼拌菜,這樣可增加纖維素的攝入,而維生素本身就是一種消化酶,可促進粽子的消化。  

  2、掛香囊

  我國很多地方有端午節掛香囊的習俗,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藥有蒼朮、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兩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將這幾味中藥研細,然後放在緻密的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這幾味中藥,中醫認為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的功能,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家長可以將香囊放在孩子的衣兜裡或枕邊,對於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腦膜炎、麻疹等傳染病均有一定的預防和輔助治療的功能。夏天氣溫高,很多人經常覺得沒胃口,也可在身邊放個香囊。因為香囊裡中藥的香氣被人體吸收以後,可以促進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從而能夠增強食慾;

  由於香囊中的藥物有通竅的作用,孕婦要慎用。另外要保持香囊的乾燥,注意防水、防潮。若香囊接觸面板處出現紅疹、瘙癢等現象,請立即取下香囊,可掛於室內空氣流通處。  

  3、喝雄黃酒

  酒醫史淵源《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我國民間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說,認為辰屬龍,辰時正是群龍行雨之時,在端午節早晨擺雄黃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現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景。”製備雄黃酒的方法很簡單,用於成人飲用的,則取微量經過水飛處理的雄黃細粉,現行藥典規定內服用量為0.05克~0.1克放入一隻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將其攪溶,再將上層帶有微紅黃色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澱物則棄之不用,飲用量約15毫升左右。  

  4、賽龍舟、洗龍湫水

  龍湫水也就是龍舟競渡過的水,人們認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龍湫水、洗龍湫水浴的習俗,民間也就有“五月節洗龍湫水”的俗語流傳,划船運動對“坐”班族更有益。雙槳同時劃的動作,可以使身體的雙側都得到很好的鍛鍊,划船運動中的後拉、前推、搖槳等動作,對上半身的肌肉是非常好的鍛鍊,提高了肌肉質量,以及協同工作能力,划船運動過程中一般都會有腰腹的前後俯仰動作,這能很好地鍛鍊腰腹部肌肉,減少腹部脂肪的效果也很明顯;對改善腰肌勞損、肌肉僵硬,以及椎間盤等健康問題,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5、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6、煮大蒜

  疏大蒜是一種中藥,味辛甘,能防毒滅菌,熟食能清腸胃毒素,通血脈。端陽節早晨,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煮食新蒜頭,以疏通血脈,消毒滅菌。大蒜的味道那也是眾人皆知,吃完大蒜敢開口說話的人沒幾個。但是你知道嗎?其實,大蒜被稱為人類的“健康衛士”。大蒜中含有約0.2%的揮發油,其中的主要成分大蒜辣素具有殺菌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大蒜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保護肝臟、調節血糖,保護心血管,抗高血脂和動脈硬化,抗血小板凝集。營養學專家發現,大蒜提取液有抗腫瘤的作用,建議每日生吃大蒜3—5克。  

  7、滾吃雞鴨鵝蛋

  全國各地均為流行。端午早晨,東北一帶是由長者將煮熟的雞鴨鵝蛋放在兒童的肚皮上滾動,然後剝皮讓兒童吃下,據說這樣做可免去兒童的肚子疼,實則為節日的一種嬉兒遊戲。

  中醫認為,雞、鴨、鵝蛋藥性不同,人們最好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雞蛋性平,適合大多數人吃,尤其是營養不良時吃雞蛋可恢復體力。但蛋白不易消化,老年人和腸胃不好的要少吃。鴨蛋性涼,長痘、上火時吃可以清熱解毒。體質寒涼、脾胃虛寒的人應少吃。鵝蛋性溫,中醫認為可補中益氣,老年人、體虛的人可吃鵝蛋補身。  

  8、吃“五黃”

  端午節裡為何要吃“五黃”?專家說,這是江南一帶的習俗,黃色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種尊貴的顏色,五月麥熟,也是豐收景象,帶有吉祥意味;雄黃之黃,克殺邪毒,也有驅除五月氣候中邪氣的作用。所以說,吃“五黃”的目的是驅邪毒、求吉祥。

  端午節最大的風俗就是吃,古代南京和蘇州、常州、杭州都吃‘五黃’,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這就是‘五黃’。在端午節的中午,最適宜吃五黃餐,就是把五種黃色食物混在一起吃。因為中醫理論認為,端午節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可利用端午節節氣的力量,抑制黴運、提升自己的精力。

  除了“五黃”以外,南京還有“五毒”的說法,專家說:“端午節是五月五日,五月是獨月,五日是獨日,在獨月獨日那是‘毒氣’沖天,所以端午這天要注意防五毒,‘五毒’是毒蛇、蜈蚣、蜘蛛、壁虎、癩蛤蟆。而南京還有一道菜叫‘炒五毒’,到底是哪五樣菜呢?‘炒五毒’即是銀魚、蝦米、茭菜、韭菜和黑豆腐乾放在一起炒,是端午節要吃的”。

  做好以上“八”件事,還需注意“四”要點

  1、適量運動。過端午節,體育娛樂活動無疑是重要內容,龍舟競渡的盛況、水中搶鴨的野趣、遠足登山的壯景等,都在昭示大家:熱天也需要運動。雖然不必有“夏練三伏”的強度,但適度動一動,出出汗,對機體是大有好處的。

  2、驅除邪毒。端午節在芒種和夏至之間,此時天氣由暖而熱,萬物生長,枝葉繁茂,同時,蚊蟲、蒼蠅、疫氣等也大量孳生。民謠曰:“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將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有的用艾葉、菖蒲燒水洗澡,並噴灑在房前屋後;有的飲雄黃酒解毒或直接將酒塗在毒蟲叮咬之處。辦法還有許多,不一一列舉,目的都是為了除害祛病、吉利安康。

  3、心要清淨。夏日多溼多熱,陽氣也足。此時,神宜安,心宜靜。心底清涼,沒有過多雜念,行為就會不急不躁。宜夜臥早起,中午安排一定的睡眠時間,以充沛精力,增強體力。飲食要清淡。

  4、善於防暑。夏季氣溫高,炎熱難耐,防暑避暑是必要的,但也不要過分怕熱,也不要過分怕晒。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天地的一個迴圈,人體要順應這個迴圈,如果熱天總呆在涼的地方,自身的“防暑系統”就得不到鍛鍊,長此以往功能就會逐漸退化,反而不利於健康。

  端午灸——祛溼扶陽

  端午節就要來了。中醫素來有“端午灸”的傳統,為的是將端午時節極盛的陽氣利用艾草通達於體內,從而實現遠勝平時的補養功效,甚至實現冬病夏治。

  過去民間有諺語: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端午節前後因氣溫、溼度都比較適合細菌的繁殖,容易造成如感冒等的流行。而艾草含桉油精,有抑制微生物生長、殺滅微生物的作用,而且具有特殊氣味,有很好的驅蟲效果。

  而在保健方面,古人會將艾葉加工成“艾絨”,再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溫通氣血,加強身體免疫力。

  進入6月,隨著梅雨季節的到來,溼熱的天氣會給人體帶來諸多不適。一般有內溼的人,再遇到溼度大的環境,很容易誘發各種疾病。所以這個季節,不妨藉助艾灸來除溼保健。

  艾灸保健常選的穴位

  足三裡:具有健脾胃、助運化、調氣血、扶正氣、壯元陽、桔風邪及強身壯體益壽的作用。關元:灸之能調整膀胱的張力,提高機體免疫力,防病強身保健。

  氣海:灸之能調整胃腸及腎的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腎俞:具有補腎益精強健腰背、聰耳明目、壯骨健身、溫陽散寒等強壯作用。

  三陰交:灸之能調整內分泌功能,女性生殖功能,調整心律,調整胰島素分泌,預防生殖系統疾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