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王清賢

  導讀:運用傳統的氣功方法進行自身行氣的鍛鍊,以達到增強體質、抗病防老的目的,這種養生益壽的方法,稱之為氣功保健。氣功保健是指通過調心(控制意識,鬆弛身心)、調息(均勻和緩、深長地呼吸)、調身(調整身體姿勢、輕鬆自然地運動肢體),使身心融為一體,營衛氣血周流,百脈通暢,臟腑和調,以達到強身保健目的的傳統養生方法。  

  氣功是祖國醫學的寶貴遺產之一。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和疲勞、疾病、衰老進行鬥爭的實踐中,逐漸摸索、總結、創造出來的一種自我身心鍛鍊的攝生保健方法。它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千百年來,它對中華民族的健康、繁衍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養生機理

  氣功是著眼於“精、氣、神”進行鍛鍊的一種健身術,它通過調身、調息、調心等方法來調整精、氣、神的和諧統一。調心則意念專注,排除雜念,寧靜以養神;調息則呼吸均勻和緩,氣道暢通,柔和以養氣;調身則經絡氣血周流,臟腑和調,從而做到“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通過系統的鍛鍊,可以使“精、氣、神”三者融為一體,以強化新陳代謝的活力,使精足、氣充、神全,體魄健壯,生命自然會延長,推遲衰老。

  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在氣功鍛鍊的過程中,調身以使全身的肌肉骨骼放鬆,有助於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交感神經系統緊張性的下降,因而可以誘使情緒得到改善。調息則通過呼吸的調整可以按摩內臟,促進血液迴圈,增進器官功能。同時,可以興奮呼吸中樞,進一步影響和調節植物神經系統。而調心,意守以至於入靜時對大腦皮層有調節作用,可以使大腦皮層細胞得到充分的休息,也能對外感性有害刺激產生保護作用。因此,煉功中出現的呼吸抑制、交感神經抑制和骨骼肌放鬆等,是生理上的“內穩定”,是人體內在執行最正常的時刻,可以使大腦的活動有序化,從而大大提高腦細胞的活動效率,使大腦的潛力得以發揮,更好地開發人的智慧。所以說,氣功可以增強體質、防病治病、益壽延年。

  二、練功要點

  氣功的門派較多,然在功法上,大致可分為動、靜兩類。所謂靜功,即在練功時要求形體不動,如坐功、臥功、站功等;所謂動功,即在練功時,形體要做各種動作進行鍛鍊,即通常所說“內煉一口氣,外煉筋骨皮”。無論是動功還是靜功,在練功的基本要求上,大體是一致的。歸納起來,有如下幾方面內容。

  1、調息、調身、調心

  調息即調整呼吸,練功時要求呼吸深長、緩慢、均勻,此又稱氣息或練氣。在自然呼吸的前提下,鼻吸、鼻呼,或鼻吸、口呼,逐漸把呼吸練得柔和、細緩、均勻、深長。調身即調整形體,使自己的身體符合練功姿勢、形態的要求,強調身體放鬆、自然,以使內氣循經執行暢通無阻。

  調心即意識訓練,又稱為意守或練意,指在形神鬆靜的基礎上,意守丹田的方法,進一步把心安定下來,排除雜念,以達到“入靜”狀態。“入”是進入,“靜”是安靜、“入靜”就是達到對外界刺激不予理採的清靜狀態。此時頭腦清醒,似睡非睡,即所謂“氣功態”。

  2、強調身心統—、鬆靜自然

  為了達到入靜,要求意念和氣息必須密切配合,呼吸放鬆,舌抵上顎,用意念誘導氣的執行。身體也要放鬆,姿勢自然而正確,方可達到身心統一,達到“人靜”。所謂鬆靜自然,是指在氣功鍛鍊中必須強調身體的鬆弛和情緒的安靜,要盡力避免緊張和解除緊張。在一種輕鬆自然的情況下練功則可達到神氣合一,形神會一,協調整體的目的。

  練習氣功在短期內學習一些基礎知識,掌握一些基本要領、方法是可能的,但要練得很好,則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有一個過程。在練習過程中一般容易有兩種偏向,一是急於求成,練得過多、過猛;一是鬆懈傲慢,放任自流。因此,練功者必須培養堅韌不拔的毅力,多下苦功,克服鬆懈情緒。同時,也要強調按客觀規律辦事,循序漸進,克服急於求成的想法。人體內部的變化是逐漸產生的,不可操之過急。只要持之以恆,是會達到目的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