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內科 主任醫師 宋詠梅

  進入秋天之後,隨著氣溫的日漸回落,來門診諮詢“秋冬進補”的人越來越多了。按照往年的經驗,因補不得法,補不得時令,虛不受峻補而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也會增多,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我們將“秋冬進補”的注意事項總結為“三忌”。

  一、忌跟風

  中醫學認為,人稟天地之氣而生,人體與天地之氣息息相關,天地之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人體生理也隨之發生變化。進入秋冬季節之後,自然之氣開始收斂、封藏,人體陰陽之氣也藏而不洩,因此根據機體的具體情況,採用適當的藥食進行調補,可使人體精氣充足,氣血和順,能夠達到改善體質、防病治病的作用。在秋冬進補的過程中,最關鍵的問題是要搞清楚個體的體質狀況,採取“因人而異”的個性調補方案,而不是盲目地跟風,流行什麼就吃什麼。以人蔘類補品來說,寒涼體質的人補氣虛較適合食用紅參、高麗蔘;陰虛燥熱型體質較適合西洋參。這兩年海蔘專賣店隨處可見,但海蔘也不是普適性的補品。平時脾胃有溼、咳嗽痰多、舌苔厚膩者者,感冒及腹瀉患者,異種蛋白(特別是海產品)過敏者,腎功能不全者均要慎食海蔘。對於現在比較普及的阿膠、鹿角膠,痛風患者、血尿酸增高的患者、膽囊炎、膽石症患者、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卵巢及乳腺癌患者等就不宜大量食用,否則就有可能加重病情或使舊病復發。

  二、忌口

  中醫有忌口的傳統,不同的補品具有不同的偏性,為了更好地發揮進補的作用,在進補期間常有忌口的要求。一般來說,服用含有阿膠等膠類補品時,要少食肥肉、煎炸燒烤類含油脂過高的食物,以及生魚片、螃蟹等生冷之品,不宜飲濃茶、咖啡及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服用含有人蔘的補品時,不能食用生蘿蔔;服用含何首烏的補品時,忌食動物血、牛奶及補鐵、補鈣的藥物;食用海蔘時,忌食葡萄、柿子、山楂、石榴、青果等水果,否則會導致蛋白質凝固,難以消化吸收,還會出現腹疼、噁心、嘔吐等症狀。此外,海蔘還不宜與甘草同服。

  三、忌急於求成

  適當的進補措施可以改善體質狀況,但中醫學還有“虛不受補”的說法,這句話強調的是越體弱多病進補的難度就越大,患者在進行調補時一定不能急於求成而“恨病吃藥”。臨床工作中我們常發現有些患者為了儘快改善體質狀況,會選擇藥力較猛的大補之品,會採用較大劑量的服食,或不管什麼情形都堅持食用,往往是事與願違的。這是因為體弱多病者,多不能耐受藥力太猛的補劑,否則很容易出現矯枉過正的新問題。正確的補法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中藥複方,通過藥物配伍來制約偏性,達到綜合調理的作用。再者補品服用後要經消化吸收才能起作用,而補品又多為滋膩之品,如果過量服用不但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會增加胃腸負擔,出現消化不良等症狀,尤其是平時腸胃功能不佳的患者,若大量服用補品無疑是“雪上加霜”。一般來說,服用補品要從少量開始,循序加量至所要求的用量。若服用期間出現腹脹、食慾下降、舌苔厚膩、口舌生瘡、煩躁失眠、體熱多汗等症狀,多為過量或脾胃不能承受所致,應減量或停服,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以炒麥芽、陳皮、焦山楂、菊花、玫瑰花等泡水配服。此外,對一些新近患病的人,首先要將疾病徹底治癒,萬不可一如既往地服食補品,否則就像“關門留寇”般,不但補藥吃進去令人難受,新感之病也有可能粘膩難愈。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補能治虛亦能致虛,秋冬季節只有合理地調補才能真正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