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高血壓科 主任醫師 董桂英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三高”等慢性疾病已逐漸成為高發病,人們也開始越來越重視養生保健,中醫養生已逐漸被大眾認可和接受。

  中醫養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順應自然。養生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對生命的認識,養生就是要倡導尊重自然規律、尊重生命、愛護生命和享受人生的積極態度,一切從生命的本質出發,遵循大自然法則,順應自然規律,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言“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從而能夠達到自然壽命。從養生的意義上來說,人在危險的處境中首先要趨利避害,保全自己,以保證生命安全為首要任務,而在安逸舒適的環境中要懂得居安思危,切勿貪圖享樂,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言“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從而自毀生命。所以說,人的生命不僅有生、長、壯、老、已的生理規律,也有順應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本質要求。

  其次,形神統一。中醫的基本特徵是: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其中,整體觀念中強調形神統一的思想,就是說養生不僅要重視形體養生,還要注意精神養生。形體的保健可以從運動、飲食、生活規律等方面做起,使身體始終保持“陰平陽祕”的狀態。而中醫對精神因素與疾病的關係認識較為深刻,認為情志失調是內傷疾病的主要因素。正如《素問·舉痛論》言“餘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如臨床上心腦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可由過度的精神刺激或情緒波動而引起。反之,若注重精神修養,可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筆者認同嵇康《養生論》的觀點: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愛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故對於人來說,思想情緒的調節尤為重要,保持樂觀開朗的心境,恬淡虛無,才能使氣機調暢,氣血調和,達到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目的。

  再次,飲食有節。筆者認為飲食養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

  (1)飲食結構。飲食必須多樣化,以保證各種營養物質的充分攝取。對於年老體弱者,可從食補入手,飲食營養全面,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2)飲食習慣。飲食要飢飽適宜,不能暴飲暴食,切忌偏食。

  (3)飲食宜忌。飲食應因人而異,根據個體習慣選擇相應的食物,但務必做到營養健康。

  (4)飲食調護。飲食時要有好的情緒和精神狀態,正如《呂氏春秋·盡數》講“口必甘味,和精端容,將之以神氣,百節虞歡,鹹進受氣,飲必小咽,端直無戾”,這也是很有道理的。還有飯後散步按揉腹部,對於促進胃腸道蠕動,幫助消化是很有幫助的。

  最後,順時攝養。《養老奉親書》曰:“春溫以生之,夏熱以長之,秋涼以收之,冬寒以藏之”。所以養生更應該“依四時攝養之方,順五行休王之氣,恭怡奉親,慎無懈怠”。依據氣候特點,春季宜“戒殺”“養生”以順生氣;夏季宜居“虛堂淨室”,免遭“賊風”侵襲;秋季肺金當令,飲食方面宜少吃辛辣,適當增加酸味食物,以攝養肝氣。冬季寒冷,心陽容易受寒,所以應注意攝養心氣,飲食安排宜“晨朝宜飲少醇酒,然後進粥,臨臥,宜服微涼膈化痰之藥一服”,忌多食炙炒之物。

  總之,古代中醫養生是一門大學問,我們需要從古代中醫醫籍中汲取營養,然後再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相結合,制定出符合現代人需要的現代中醫養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