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情感障礙科 主任醫師 苗國棟

  記得不久前,網上曾經熱評一位爺爺“遛孫子”的照片,在這幾張照片中,一位老年男性右手牽著一條帶子,帶子的前端連著一個一歲多的胸系保護帶的小男孩兒,這個男孩兒自得其樂地玩耍、行走甚至爬行,完全不理會周圍人的圍觀。而且,牽著帶子的爺爺(也許是姥爺)也非常淡定,若無其事地“遛”著孫子。當即就有熱心人士就此現象發出了感慨:“見過遛狗的,沒見過‘遛孫子’的”。有趣的是,網路圍觀人幾乎一邊倒地指責那位“遛孫子”的爺爺,既有指責他不尊重孩子人格的,也有指責他不顧孩子安全的,林林總總,不一而足。顯然,在這些人眼中,這位老人是千夫所指的“壞爺爺”。

  什麼樣的爺爺才可能是這些人眼中的“好爺爺”呢?我理解,他們或許認為,用嬰兒車推著孫子在花間散步、為孫子打傘遮陽的爺爺才算是好爺爺吧。

  我姑且也把那位“壞爺爺”帶孫子的做法稱為“遛孫子”,把那些用嬰兒車推孫子散步的“好爺爺”的做法稱為“推孫子”,看看這兩種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吧。

  “遛孫子”的爺爺把孩子放在路上,任其自由走動、爬行,似乎不那麼文明、不那麼衛生、不那麼安全。然而,人們卻忽略了這種做法的好處。我認為,被“遛”的小男孩兒比被安放在嬰兒車上的孩子至少有三方面的益處。

  第一,嬰幼兒的運動有利於其成長髮育,特別是行走和爬行對於其肢體骨骼肌肉發育和運動技能發育有利。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很多阿斯伯格綜合徵患者在嬰幼兒期沒有足夠的爬行運動和良好的行走過程,他們普遍存在運動技能特別是運動協調性不良的缺陷。

  第二,人生是一條單行道,每個成長階段都有相應的發育任務。在爬行和學走那段時間,是人生唯一的以那樣的高度、姿勢和視角去觀察世界、適應世界的階段,會走之後幾乎不可能再重新趴下,以那樣的姿勢和視角去觀察、適應世界。這或許就是兒童精神科醫生主張對有感統缺陷的兒童重新學習爬行的道理吧。例如,那個階段的嬰幼兒看到,成年人都像巨人一樣高大、成年人的行走速度都很快,甚至他們會發現一些小昆蟲的爬行速度都很快。而這樣的認識和體驗在此後的成長階段以後再不可能重新出現。

  第三,被“遛”的孫子可以在以牽索長度為半徑、以爺爺站立位置為圓心的這個圓形區域內安全且相對自由地探索,他可以觀察每個陌生人的表情、動作和腳步的速度,甚至可能觀察在這個範圍內的某些昆蟲的活動。而且,周圍環境相對豐富的視覺、聽覺刺激無疑也會滿足他的好奇心,促進他對世界進一步探索的興趣。當然,如果爺爺還能放低“身段”彎腰或蹲下,拉住孫子的手,和他一起觀察、觸控這個世界,並進行有效的交流,對於孫子的成長或許更有裨益。

  再看“推孫子”做法的壞處吧。儘管這樣的爺爺推著嬰兒車、為嬰幼兒打著遮陽傘漫步於樹影花陰之下,看上去很文明、高雅甚至是充滿詩情畫意,但我認為是有害無益的。首先,被放置在嬰兒車內的嬰幼兒,受到空間的限制,運動肯定不足。這對嬰幼兒的運動和感覺功能發育也必然有不利影響。

  其次,被放置在嬰兒車中推行的嬰幼兒在車內所觀察到的範圍非常有限,與坐井觀天的青蛙無異,會影響到他對外部世界的觀察能力培養和好奇心的養成。在嬰兒車內,如果姿勢相對固定不變,他的視覺觀察範圍僅限於他的前方和上方,即使在周圍有新奇的聲音刺激時,也會因為受自身活動範圍限制而逐漸放棄去探索聲音來源的動力。

  再次,如果嬰幼兒習慣於被放置在嬰兒車內,不僅可能由空間限制而致運動和感覺功能發育受限,甚至可能因為未能儘早建立起運動習慣而自幼運動願望不足,成為一個“四體不勤”的懶人,影響其最終以活躍的狀態適應環境的能力。

  作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你們願意“遛孫子”還是“推孫子”呢?我想,我願意“遛孫子”。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