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腸造口術是外科常用手術之一,直腸癌造口的護理不得當,可能會感染,嚴重影響患者的術後生存質量。手術後應注意造口常見併發症,予以及時的處理。
  1、造口旁疝 
  造口旁疝是與造口有關的腹壁疝。是較難處理的併發症,近期發生率約2%-20%,而遠期發生率可達37%,平均發生於術後2年。主要由於結腸與腹壁縫合不嚴密,縫針針距過大造成。營養不良、服用激素藥物及患有慢性咳嗽或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排尿困難時,導致腹內壓增高,使小腸或網膜由結腸和腹壁之間的間隙疝入皮下形成疝。
  2、造口狹窄
  造口狹窄的發生率為2%-10%。造口狹窄可在近期和遠期發生。早期多因造口血運障礙、感染或隧道過窄、腹壁切口過小所致 。術中應注意切開的面板及前鞘不宜過小,應容兩指。前鞘與結腸固定要少,不要超過4 針,也可不縫。術後早期應定期擴張。晚期多由於糞便刺激造口腸管的漿膜而發生漿膜炎,致瘢痕攣縮,導致狹窄。
  3、造口周圍皮炎
  主要是排洩物及鹼性腸液汙染造口周圍面板,引起接觸性皮炎。也有的病人是對造口袋過敏引起的皮炎。針對此併發症,應加強對造口周圍面板的護理,合理使用造瘻袋,減少糞便汙染。嚴重者可給予氧化鋅軟膏外用,排便過稀者可適量給予止瀉藥。亦可通過造口灌洗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4、造口脫出 
  多發生在術後2~7 月,輕者粘膜水腫呈環形脫出,可用高滲鹽水溼敷。重者表現為外突性腸套疊,發生後應手法復位,硬化劑注射或手術固定。其預防措施包括術中游離腸段不可過長,腹壁切口不可過大。還應避免便祕及其他使腹壓增高的因素。
  5、造口壞死
  發生率為1%-10%,一般發生在術後48 h ,易於發生在肥胖及急症手術者。發生原因多為造口腸管提出時張力過高,過分修剪造口結腸處的系膜引起造口腸管缺血壞死。表現為腸管粘膜顏色變黑,失去光澤。多發生於單腔造口。多由於腸管遊離不夠充分,腸管或系膜拖出有張力,從而影響血運發生壞死。也可由於過分修剪腸脂垂破壞邊緣動脈而影響血運,或造口腸管及系膜扭轉或受壓,以及雙腔造口支撐物壓迫邊緣動脈。
  6、造口回縮 
  發生率約為6%,主要由於造口腸管遊離過短,造口牽出受限,吻合張力過大。另外,造口腹壁切口過大,明顯粗於腸管,縫合針距過大,或雙腔造口支撐物撤出過早亦可引起造口回縮。如發生造口回縮,回縮小者可保守治療,密切觀察,加強創面處理;如回縮過大或已回縮至腹腔內,應手術治療。  多發生在術後2~7 月,輕者粘膜水腫呈環形脫出,可用高滲鹽水溼敷。重者表現為外突性腸套疊,發生後應手法復位,硬化劑注射或手術固定。其預防措施包括術中游離腸段不可過長,腹壁切口不可過大。還應避免便祕及其他使腹壓增高的因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