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人的許多生理過程是在睡眠中完成的。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和精力這是人所共知的,在睡眠的情況下,能夠增強機體產生抗體、提高免疫;對於兒童來說,睡眠能加速生長激素的分泌,促進生長髮育;睡眠能夠促進記憶,維護一個人正常的心理活動,甚至有利於面板美容等等不一而足。
然而我們的睡眠並不總是隨我們所願。有學者推測,失眠作為一種症狀,在人群中的發生率在10%-20%左右。
每當失眠時會體驗到焦慮不安,當然,對付失眠還是有辦法的:
一、注意睡眠衛生。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定時上床,定時起床(不管晚間睡眠如何);床是睡眠和進行性活動的場所,不要養成在床上看書看電視的習慣,早晨一旦醒來立即起床,形成上床就想睡覺的良性條件反射;上床後20分鐘如果還睡不著,應立即起床到別的房間或室外幹些無刺激的事情,如聽聽輕音樂、看一會兒書或散散步,有了睡意後再上床,切忌在床上輾轉反側;避免在白天睡眠時間過長或長時間臥床。對於輕度的失眠患者來說,通過改善睡眠衛生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瞭解飲食與睡眠的相剋。
一些具有興奮性的活性物質如茶、咖啡、酒精等物質常常會引起入睡困難和睡眠質量下降,應儘量避免在入睡前食用這些物質。但也有的人對上述物質特別敏感,上午喝了茶也會影響晚間的睡眠,如果你屬於此種情況且又很想喝茶,則應該在一段時間內堅持每日喝茶,這樣最多在喝茶的前一兩天出現入睡困難,以後入睡就正常了。另外入睡前半小時到一小時內避免過分飽食,否則也會影響睡眠質量。
三、改變對睡眠的認知。
此法主要是矯正患者對睡眠的不現實和不正確的期望、對失眠的錯誤歸因及對失眠結果的悲觀認識。如有的患者認為“我現在還沒睡著,距明天早上起床只有了七個小時了,我應該睡八個小時,我少睡了一個小時,白天肯定會疲乏無力,無精打采”,實際上,我們說每天的睡眠得保證八小時,只是一個相對數,有的人會多一些,也有的會少一些。即使是因特殊情況一晚或幾晚無眠,那麼以後的睡眠在質量和數量上也會代償性地增加而有所補償。
四、順應自然,打破惡性迴圈。
有過失眠經歷的都會有這樣的體驗:每當失眠時總是想盡快入睡,但越是想盡快入睡則越是睡不著,越睡不著越是想盡快入睡,這樣陷入了一個焦慮的惡性迴圈中無法自拔。這個時候如果你的一個別的閃念或思緒“打擾”了你的上述儘快入睡的要求,則往往會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抱有“順應自然”、“睡不著就睡不著,由它去!”的想法,做到不要求自己儘快入睡,反而會縮短入睡的時間。當然,“順應自然”、“睡不著就睡不著,由它去!”得需要體會、練習和適應,並非是說到就做到的事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