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 劉正新

  通常臨床上所說的膽囊息肉實際上是指膽囊息肉樣病變(PLG),又稱隆起性病變,是影像診斷學對所發現的突入膽囊腔內的隆起性病變的統稱。它是一種常見的膽囊病變,多數情況為膽囊腔內的良性佔位性病變。由於PLG缺乏明顯的症狀或體徵,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易造成患者延誤,目前認為它是膽囊癌的誘發因素之一。

  一、為什麼會長膽囊息肉?

  1、年齡:部分研究發現,膽囊息肉的患病率最高是40~50歲的中年男性,而女性PLG的高發年齡在50歲左右。原因可能是,隨著年齡增長往往伴不同程度的神經調節和代謝障礙,影響膽囊的正常排空功能,使膽汁排洩不暢,膽鹽濃度增高,刺激膽囊壁引起病變。

  2、性別:目前研究表明,在所有年齡段男性相比女性有更高的患病率,男女比例為1.5∶1.0~5.5∶1.0,可能是因為女性體內雌激素對血脂及肝臟脂質代謝有促進及保護作用。

  3、乙肝病毒感染:我國是乙肝感染大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率約佔總人口的10%。HBsAg感染可能導致急性或慢性肝炎。可能是因為在急性肝炎期,膽囊壁增厚、體積變化和膽汁成分異常均可發生,使得膽囊的正常舒縮功能被破壞。

  4、膽囊結石及膽囊炎:膽囊息肉雖然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與膽囊結石的發生密切相關,並在膽囊息肉患者中經常見到,但膽囊息肉往往合併有膽囊結石,分析原因可能與膽囊炎導致的膽汁合成分泌功能紊亂有關。

  5、吸菸:吸菸能啟用體內神經末端尼古丁受體,通過尼古丁受體導致膽囊排空延緩,使得膽汁瀦留並刺激黏膜上皮增生及肌層增厚,進而可促進膽囊息肉的生長。

  6、不規律飲食及作息:禁食、挑食致維生素C缺乏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膽囊內膽汁不能及時、有效排空,反覆濃縮易形成膽囊息肉。膽囊壁血管如受到情緒及刺激性食物等刺激時可引起膽囊壁充血,進一步引起囊壁血管炎症,造成毛細血管充血水腫、阻塞,從而促進膽囊息肉的生長。

  另外,有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可以預防膽囊息肉惡性變,尤其是大蒜和洋蔥。這可能與新鮮蔬菜水果中富含葉酸、纖維素、抗壞血酸以及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物質的抗癌作用有關。

  7、高脂血症:研究發現,高脂飲食、體質量指數大於24.0kg/m2與常食葷食組體內膽固醇代謝異常,使得膽汁中的膽固醇主動或被動轉運至膽囊黏膜上皮細胞的過程增強,並沉積於膽囊黏膜固有層,進一步侵及黏膜間隙,被巨噬細胞吞噬形成泡沫細胞並在間質層及息肉內大量聚集,進而促進膽囊固醇樣息肉的生長。

  二、膽囊息肉會發生癌變嗎?

  通常來說,膽囊息肉首先分為良性病變和惡性病變兩類,也就是說膽囊息肉是有癌變的可能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膽囊息肉都會癌變。

  其良性病變再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

  非腫瘤性息肉:膽固醇息肉、膽囊腺肌症和炎性息肉,一般認為膽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屬於良性病變,無惡變潛能。而膽囊腺肌症被視為癌前病變,文獻報道其癌變率為3%~10%;

  腫瘤性息肉:腺瘤、血管瘤、纖維瘤、平滑肌瘤和脂肪瘤等。腫瘤性息肉被認為是膽囊癌重要的危險因素,膽囊腫瘤性息肉中最常見的是來源於膽囊上皮的腺瘤。研究認為膽囊腺瘤的大小與其惡性潛能直接相關。多年的研究一致認為,膽囊息肉>10mm時其惡變可能性明顯增大,建議手術切除並行術中冰凍病理檢查。

  除了息肉大小,多項研究發現其他一些因素也和膽囊息肉的惡性潛能密切相關,如:年齡>50歲、合併膽囊結石、基底寬大、病變快速增大等。膽囊結石合併膽囊息肉的病人,不論膽囊息肉大小和是否有臨床症狀,均建議手術干預。隨著年齡增大,膽囊息肉惡變的可能性隨之增加。無蒂息肉的癌變發生率更高。硬化性膽管炎病人合併膽囊息肉時惡性可能性大,所以推薦手術干預。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