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是指電流在200~1200 KHz範圍內(常用350~500 KHz)的一種高頻震盪。組織中的離子在電極周圍產生相同頻率的震盪,相互摩擦產熱,達到一定的溫度即可使組織產生凝固壞死,即將組織內累積的電磁能轉變為熱能通過熱凝固作用殺滅組織。射頻消融正是利用體內電極的針尖面積小能量集中,而體外電極面積大能量分散的差別,使體內電極的溫度明顯升高,從而產生蛋白熱凝固消融的作用。
目前臨床上主要用於實體腫瘤的射頻消融治療和神經熱凝治療等,以控制癌性疼痛。
實體腫瘤的射頻消融治療
原理:RF所致熱損傷的性質與組織內達到的溫度及持續加熱時間有關。當組織內溫度達到42℃時,組織細胞對化療及放療的敏感性升高;如組織被持續加熱至45℃幾小時將導致不可逆的細胞損傷;50℃~55℃加熱組織可明顯縮短組織損傷所需時間,4~6min即可導致不可逆的細胞損傷;60℃~100℃可立即使組織凝固,並使細胞的線粒體及溶酶體產生明顯的不可逆損傷;>100℃~110℃組織細胞汽化及炭化。理想的消融溫度是使整個瘤體保持在50~100℃。在一個特定的溫度下,熱毀損範圍的大小與持續加熱的時間成線性關係,但到達一定水平後即不再提高。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