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臨床心理科 副主任醫師 顧亞亮

  在門診經常遇到很多有焦慮的老年人矢口否認自己患有焦慮症。他們有的生活條件很好,有的子女也很孝順。那麼他們又是怎樣出現焦慮症的呢?

  老年性焦慮症是老年人常見的心理疾病,通常是多種因素疊加誘導形成的。首先,人到老年, 生理和心理狀況發生變化,性格逐漸向以自我為中心、頑固、多愁善感及孤獨等方向發展。其次,人老了,某些急、慢性病痛也漸跟隨而至,容易出現焦慮、緊張和恐懼心理。通常情況下,老年焦慮往往與軀體疾病並存,二者之間又互為因果,形成惡性迴圈,使軀體症狀表現得更加突出,因而往往忽略了“焦慮”的存在。再次,家庭因素,如經濟財產問題、尊老愛幼問題、健康問題、鄰里關係及突發事件等,如果處理不當,也容易讓老年人陷入焦慮泥潭中。最後,社會環境因素,如退休後的失落感、對踐踏社會道德的不滿等。

  老年焦慮症有什麼特點?

  由於老年人的特殊生理和心理狀況,老年焦慮症通常有其特殊性。

  1、有較明顯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如失眠、健忘等。

  2、軀體化症狀較突出,如頭痛、頭昏、胸悶、遊走性麻木或針刺樣疼痛感等。

  3、常與軀體疾病如中風、心臟病等合併存在。

  如何讓老年人擺脫焦慮症?

  1、通過社群宣傳教育讓老年人充分認識焦慮症

  由於缺乏社群心理疾病知識的宣傳教育,人們對心理疾病的認識十分有限,甚至有人從內心上排斥它。當第一次被醫生診斷為某種心理疾病如焦慮或抑鬱症時,只有極少數老人認同醫生診斷且配合治療,絕大多數老年患者否認自己患有焦慮症或抑鬱症,並且去多家綜合醫院反覆就診,浪費了大量醫療資源。由於病人不能配合醫生治療,結果就延誤了病情,耽誤了治療。社群心理衛生宣傳教育可以讓老年人充分認識到心理疾病,特別是焦慮和抑鬱症也是老年人常見疾病之一。有了相關知識,就能少走彎路,可以使疾病得到及時診治。

  2、融入社會,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

  焦慮症也許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伴隨產物。隨著物質和醫療衛生文明的進步,人口老年化問題就日益突出,老年人對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社會進步了,工作節奏加快了,失業率增加了,家人因為工作而缺少對老年人的關愛。還有很多其他社會文明的附帶產物如財產或經濟糾紛、倫理道德等,也是老年性焦慮症形成的重要因素。融入社會,如通過積極的戶外生活、參加老年大學、加入老年俱樂部等活動,及時適應社會環境變化,可以減少焦慮的發生和緩解焦慮症狀。

  3、良好心態與自我疏導

  附庸置疑,大家都知道健康的心態是防治焦慮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關鍵看您如何能保持積極的、健康的心態。當焦慮來臨時,要依靠患者自己消滅早期輕微的焦慮狀態。首先,意識到自己的這種焦慮心理,正視它,不要用各種自認為合理的其他理由來掩飾它的存在。其次,樹立信心,調整心態,通過培養興趣和轉移注意力的原理,及時消除焦慮。當注意力轉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時,心理上產生新的體驗有可能逐漸驅逐和取代原有的焦慮心理。

  4、藥物治療

  焦慮症的治療除了心理調節外,通常還需要藥物的干預。

  常用抗焦慮藥物有哪些?

  抗焦慮藥品繁多,它們之間的臨床效果無太大差異,但存在個體差異。臨床常用的品種有三環類(阿米替林等)、丁螺環酮、氟哌噻噸美利曲辛、SSRI類(氟西丁、帕羅西丁、舍曲林、西酞普蘭等)、SNRI類(文拉法辛等)及中成藥類等。多數抗焦慮藥物臨床起效較慢,需要1-2周左右才逐漸出現臨床效果。

  選用抗焦慮藥物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要充分考慮到老年焦慮症患者的特殊心理,在用藥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

  1、藥物副作用:老年人的生理機能呈逐漸下降趨勢,胃粘膜出現萎縮,口服藥物相對容易出現不良反應,特別是胃腸道反應。

  2、服藥依從性:多數焦慮症患者早期往往不能很好配合治療,他們多數關注藥品說明書的每一個細節,特別重視副作用的研讀,服藥依從性較差。

  3、區域衛生保健特點:國內老人喜歡選用副作用小的中成藥進行衛生保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