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兒童矮小發病率約為3%,4~15歲生長髮育遲緩的矮小患兒達700萬名,但每年真正接受合理治療的患兒不足3萬名。65%的家長在孩子身高偏矮時,會首先考慮使用增高保健品,甚至盲目進補,耽誤了孩子生長的最佳時機,而追悔莫及。
孩子不長個兒誤在哪?
“誤在認知”
靠年齡來判斷髮育狀況 ×
發育程序一定要看骨齡 √
很多家長並不瞭解兒童生長緩慢的相關知識,超過半數家長不知道0-3歲就需要觀察寶寶的身高;1/3以上的家長沒有科學測量兒童身高的習慣;3成家長誤認為只要營養跟上了,身高就能追趕上去;在發現孩子矮小後,仍固守“孩子可能長得遲,等大一點就會飆高”這樣的錯誤觀念而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很多家長靠年齡判斷孩子的發育狀況,這是很大的誤區。年齡只是生長髮育過程的一種‘計時器’,要想判斷孩子的發育程序,骨齡才是一種可靠的客觀衡量指標。
人體的長高關鍵在於長骨的增長,當骨骺線閉合後,即相鄰的兩個長骨“粘”在一起後,大多數人就不會再長高了。通常情況下,女孩骨齡超過14歲,男孩骨齡超過16歲,骨骺線就已經閉合。所以,治療需在骨骺閉合前進行。判斷骨骺是否閉合,只需拍攝左手和腕部X光正位片,做個骨齡檢測即可。
提醒家長,注意觀察孩子的生長速度,若發現孩子3歲以前每年生長少於7釐米,3歲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長少於5釐米,就應及早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誤在治療”
指望“增高”保健品或補品 ×
缺乏生長激素需要科學補充 √
發現孩子不長個時,不少家長總認為那只是缺營養、缺鈣,於是買來各種保健品或補品,但這樣做只會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實際上,目前市面上標榜可以增高的保健品,多在營養方面做文章。這與補充生長激素而長高有本質區別。對於疾病性的生長落後,如生長激素缺乏的孩子,靠吃營養品沒有作用。
此外,一些保健品和所謂的純中藥製劑可能存在非法新增,孩子吃進去後短期確實長高了些,但會造成性早熟,影響最終的身高。目前我國未審批過任何有‘增高’功效的保健品。
引起矮小的疾病很多,如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發性矮小、小於胎齡兒等。一旦確診為矮小症就得治,其重要的治療手段便是補充生長激素,但“聞激素而色變”的恐懼心理讓不少家長打起退堂鼓。這就造成我國矮小症患兒接受治療的年齡一般比較晚,70%在10-13歲。
而在國外,生長激素缺乏症矮小患者的治療平均年齡為6歲。開始治療年齡偏大,生長期就短,而及早治療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兒的成年身高。大規模臨床證實,生長激素治療可使生長激素缺乏性矮小患兒平均每年增高8-13釐米,嚴格規範使用生長激素是安全的。
看看你的孩子是否長得慢了?
生長速度減慢往往是矮小症的早期訊號之一,每個家長都應關注孩子的生長速度,重視給寶寶量身高,及早發現問題。
兒童在不同時期的生長速度不同:
1、足月兒出生時身長50釐米左右,小於47釐米則提示有宮內生長遲緩;
2、1歲時,身高增長25釐米,達到75釐米左右;
3、2歲時,身高增長10釐米,達到85釐米左右;
4、3歲至12歲,每年平均增高5-7釐米;
5、青春期每年增高8-12釐米,持續2-3年。
2-12歲身高的估算公式為:年齡×7+70釐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