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風溼免疫科 副主任醫師 李明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中老年人,他們總感覺全身上下,不是這裡痛就是那裡痛,但到醫院檢查,又查不出是什麼病。

  的確如此,尤其在風溼病專科門診中,這種情況的中老年病人很常見。他們早上醒來全身痠痛,肌肉關節僵痛難忍,但往往又難以指出具體某個關節痛,也說不清是什麼時候開始痛,主要是頸項部、肩背至上臂部、骨盆周圍至大腿部的痠痛,起床後活動活動,反而沒有那麼痛。

  懷疑是類風溼關節炎?或骨質疏鬆?或其他什麼風溼病?但照過X線,查過類風溼因子等,都沒有發現異常。經過詳細的詢問病史及做有關檢查,也排除了類風溼關節炎、抗核抗體相關結締組織病、腫瘤和慢性感染(尤其結核),接著排除骨質疏鬆、骨關節炎。化驗似乎做遍了,只有血沉和C反應蛋白增高。有相當這樣的患者最後被診斷為風溼性多肌痛。

  那麼風溼性多肌痛究竟是什麼病呢?
  風溼性多肌痛在國外非常常見,在西方國家屬於常見病。但在國內,不僅普通老百姓對它不大認識,就連臨床醫生也多認識不足,其實在中國的老年人群中患病人數不少,最近10多年中國的風溼免疫科醫生才開始注意風溼性多肌痛,而其他專科的醫生對這個病還是陌生。
  風溼性多肌痛,由於臨床症狀的非特異性,又缺乏有診斷意義的實驗室檢查指標,它的症狀常被臨床解釋為骨質疏鬆症或“老年風溼痛”,很多病人甚至被延誤診斷多年,在痛苦中煎熬,直到逐漸的體能衰退,不能走路和生活自理,最後臥床不起而走完人生的道路,被解釋為“老死了”。

  若是早期發現,一旦確診,多數不需住院,只需堅持在門診用藥,症狀改善非常明顯。治療除了減輕痛苦,更重要的是防止該病導致的“逐漸機體衰退而老死”,從而延長老人壽命。
  風溼性多肌痛主要發生在60歲以上老年,少數50多歲起病,年齡愈大患病率愈高,平均年齡為70歲,女性佔多數,男女比例為1∶2~4。
  目前,風溼性多肌痛的病因和發病機制還不清楚。其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在內在因素和環境共同作用下,通過免疫機制導致免疫性炎症。所以其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反映身體炎症反應的血沉和C反應蛋白增高。

  患者常常主訴較多,全身痠痛不適,多以頸項部和肩背部症狀開始,然後發展到四肢近端、頸、胸、臀等部位,有時遠端肌群以及關節亦可受累,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僵痛以晨間或久坐休息之後再起步活動時明顯。晨僵可以表現為晚間上床時尚可,早上醒來就全身痠痛僵硬難忍,晨僵時間輕則半小時,重則數小時,甚至整天都不緩解。

       肌無力以骨盆帶肌和大腿開始,逐漸發展到全身肌無力。嚴重者日常活動受限,梳頭、刮面、穿衣、下蹲、上下樓梯都有困難,甚至床上翻身和坐起都出現困難,並且可能出現肌肉萎縮而進一步加重肌肉無力現象。部分病人可以呈波動性的緩解與復發交替。

  風溼性多肌痛患者雖然主訴很多,症狀很重,但查體卻很少有與此相關的陽性體徵,呈現典型的症狀與體徵不相符的狀況。實驗室檢查也只有非特異性的炎症指標(血沉、C反應蛋白等)增高。因此,診斷完全是依靠臨床表現的特徵和臨床醫生的認知性度。
  風溼性多肌痛的診斷要點和治療理念
  治療主要是緩解症狀,阻止病變進展,防止重要臟器功能的損害。經過適當的治療,風溼性多肌痛的病情多可迅速控制、緩解或痊癒;亦可遷延不愈或反覆發作;疾病後期也可出現肌肉廢用性萎縮或肩囊攣縮等嚴重情況。
  風溼性多肌痛如不伴發鉅細胞動脈炎,預後較好。所以風溼性多肌痛的治療可以相對保守,一般2年內可以停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