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王清賢

  月到中秋,你會想起什麼呢?

  千里之外的明月,是思念之中的團圓,還是其他?也許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中秋,這個中國傳統佳節,在綿延千年的傳承裡,早已融合了時令、飲食、醫藥、民俗文化等多種元素,成為蘊含“中國味”的符號與象徵。本期“中秋養生專題”,我們就來說一說與中秋有關的起居、飲食和本草養生,帶您走進一個充滿中醫藥韻味的月下世界。

  《黃帝內經·八正神明論篇》記載:“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廓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廓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

  中醫學講究“天人相應”,人體陰陽之氣的盛衰消長、經脈氣血的迴圈流注以及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都有明顯的時間節律,這個節律常隨著自然界的日月執行、晝夜更替、季節變遷的節律而出現週期性的變化。所以主動適應自然的時間節律,因時養生,有助於健康。

  除了我們經常聽到、談及的“晝夜晨昏,作息規律”“ 春夏秋冬,四時養生”等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外,今天我想和大家談一談“按月養生”。

  “按月養生”的原理

  按月養生的理論,在《黃帝內經》中已經有了認識和闡述。滿月時,由於人體氣血充實、肌肉面板緻密、腠理汗孔閉合,此時人體即使遇到外界病邪的侵襲,也較為表淺而患病輕微。月虧時,因為人體氣血衰弱、肌膚弛、腠理開洩,所以此時遇到賊風邪氣的侵襲,多是病位深在而患病急重。

  現代亦有研究發現,月亮盈虧不僅造成地球上潮漲潮落,還對人類健康有一定影響。如月亮的盈虧會影響人們的精神狀態、內科疾病的發生、女性的經帶分泌及妊娠分娩等。

  由於月亮的盈虧影響著人的生理、病理變化,因此在治療疾病、養生保健方面應該根據月節律、月亮的盈虧變化等時間節律因時制宜。

  具體如何做呢?我認為宜從以下四個時段分而行之。

  1、朔日養生

  朔日即新月,是在農曆初一前後。此時月缺無光,人體白天陽氣漸弱,夜間陰氣漸虛,人的精神、體力較差,機體抵抗力下降,肺心病、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易於發生和加重。

  養生有招:可適當減少工作、學習時間,增加睡眠時間。普通人群宜注意補氣養血、扶正固本,如可於朔日前後兩三天,根據需要食用紅棗花生龍眼湯(紅棗、龍眼肉各15克,花生仁50克,加水煮熟飲湯)以補養氣血;堅持晩上9點~10點就寢前拍打後背,先拍打正中,再拍兩側,從上至下50次~100次。由於背部有心俞、肺俞等臟腑腧穴,通過拍打刺激能振奮心陽、肺氣,有助於夜間體內血液執行的暢通。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此時要注意及時新增衣服,避免風寒等邪氣的侵襲,亦可根據需要於朔日前後每天服用三七粉(1克~ 3克,早晨一次服完,或早晨、臨睡前分次服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減少疾病發生、減輕病情的作用。

  2、望日養生

  望日即圓月,是在農曆十五前後,此時月圓光亮,精氣充足。人體白天陽氣旺盛,夜間陰氣充盈,人的精神亢奮、體力較強,機體抗病能力增強;但是由於血氣上浮,一方面頭痛、頭昏、失眠、多夢等病症高發,另一方面高血壓病、上消化道出血、腦出血、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咯血等病症也容易在此時發作和加重。

  養生有招:望日人體陽氣旺盛、陰氣充盈,人們精神亢奮、體力較強,可適當增加工作、學習時間,適當減少睡眠時間。普通人群,此時可加強運動鍛鍊,慎服用補藥,否則補益過度,“月滿而補,血氣洋溢”,易引起人體陰陽失衡,不利健康。對於在望日前後易於發作和加重疾病的患者,在望日前應注意靜養,穩定情緒,保持良好心態,注意預防性用藥,同時儘量不吸菸、少飲酒,切忌進食辛辣或過於溫補的食物,以防加重病情。高血壓病患者可於朔日前兩三天清晨食用雪羹湯(荸薺、海蜇頭各30克,加水煮熟飲湯),荸薺涼血解毒、降氣通便,海蜇頭補心益肺、滋陰化痰,有助於滋陰潛陽,預防望日血壓升高。腦血管疾病患者,可在午睡前、晚睡前兩個時段按摩足部湧泉穴50次~100次,能起到補腎降逆、調血寧神的作用。

  3、上弦月到圓月養生

  上弦月即農曆初七前後,從上弦月到圓月,月亮由缺到圓、月光由暗到亮,人體之氣也逐漸旺盛、充盈,人們精神良好、體力充沛,抗病能力較強。

  養生有招:普通人群可適當增加工作、學習時間,減少睡眠時間。高血壓病、心腦血管病、出血性病症等患者,不要進食過於辛辣刺激或過於溫補的食物,要穩定情緒,調節惱怒、鬱悶等不良情志,以免加重病情。體質虛弱尤其是經常罹患呼吸系統疾病的中老年人和兒童,在弦日前後要注意氣候冷熱變化,適時防寒保暖。由於背部胸廓內有心肺等重要臟器、背部脊柱兩側有心俞穴、肺俞穴等臟腑腧穴;雙腳位於下部屬陰,俗話說“寒從腳下生”,因此防寒保暖應特別注意背部與雙腳的保暖。

  另外,根據需要,可食用“黃芪杞菊茶”(黃芪、枸杞子、黃菊花各10克,先用水煮黃芪、枸杞子20分鐘,再加菊花煮5分鐘,加入適量冰糖調味,代茶飲用)或中成藥“玉屏風散(顆粒)”,以補肺益氣、增強抵抗力。

  4、圓月到下弦月養生

  下弦月即農曆二十三前後,從圓月到下弦月,月亮由圓到缺,月光由亮到暗,人體之氣亦逐漸虛弱、衰減,人們精神、體力較差,機體抵抗力較弱。

  養生有招:普通人群可適當減少工作、學習時間,適度增加睡眠時間。貧血、低血壓,以及氣血不足、脾腎虛弱等患者, 此時段可進行食補或藥補,有助於氣血的充盛、脾腎等臟器的強健,有益於疾病的痊癒康復和虛弱狀態的改善。可根據需要食用當歸燉烏雞(當歸10克,烏雞1只,加水燉煮,食肉飲湯)補血益精;或使用黃芪蒸雞(黃芪10克,母雞半隻,上籠蒸制,食肉飲湯)益氣昇陽;或艾灸足三裡(點燃艾條,置於足三裡部位的面板,保持一定距離,讓人只覺有溫熱而無灼痛,一般每次灸10分鐘左右,每日1次)強健脾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