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鄭慧軍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草長鶯飛,當我們都沉浸在春光無限好的美景時,切莫忘記春季的一些養生之道。尤其是腦血管疾病患者,春天雖悄然而至,可氣溫依舊忽冷忽熱一點兒也不穩定。早春時節乍暖還寒,預防腦血管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俗話說的好:“春捂秋凍”,建議人們不宜過早地脫去冬衣,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更應該注意保暖。那麼早春時節腦血管患者應如何養生呢?

  警腦血管病的十大危險訊號

  1、經常性頭痛、頭暈、耳鳴、視物不清、眼前發黑;

  2、思維緩慢、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

  3、腿腳或手指尖發麻,摸東西沒有感覺,洗手洗腳感覺不出冷熱;

  4、手發抖、發顫,做一些日常基本動作感到困難,如:穿針引線、扣扣子等;

  5、舌頭髮麻發僵,說話不利索;

  6、嘴角常感溼潤或控制不住流口水;

  7、睡眠差,多夢,覺輕或感覺老睡不醒,醒後又很累;

  8、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性的哭或笑;

  9、看什麼都不順眼,以人對事無原因發火;

  10、莫名其妙的跌跤。

  若出現以上訊號的腦血管病前兆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症狀發作嚴重者要及時接受治療,一般愈後良好。

  正確的生活方式

  生活作息時間要合理,鍛鍊要適度。最好的運動是步行,掌握“三五七”的運動是很安全的。“三”指每天步行3公里,時間30分鐘以上;“五”指每週運動五次以上;“七”指運動後心率加年齡約170。這樣的運動量屬中等強度。此外,還可以根據個人的情況慢跑、俞迦、打太極拳、騎車、游泳等。在運動量相當於步行或慢跑3公里者中,可以預防腦血管痙攣。中醫認為,肝主筋,堅持鍛鍊,則能舒筋活絡,有益肝臟健康,血壓平穩。

  春天是戶外鍛鍊的好時機,人們可根據自身體質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也可以去郊外踏青、早晚遛彎散步、打太極拳等。

  合理的飲食結構

  1、飲食要有節制 每頓飯以七八成飽為宜,切忌過飽,保持攝取的熱量與消耗的熱量基本相等;

  2、限制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 腦血管病患者多數血脂都偏高,在飲食中要限制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如肥肉、動物脂肪、動物內臟、奶油等;

  3、飲食要多樣化,切忌偏食 應葷素搭配合理;

  4、食鹽要限量 ,臨床資料證明,腦血管病患者多半血壓較高,高鹽飲食對病情不利。因此,鹹菜、榨菜、鹹魚、鹹肉等食品以不吃或少吃為好;

  5、少吃甜食,特別是控制糖和巧克力的食用量 多吃糖會使糖轉化為脂肪,使血脂升高;

  6、多吃蔬菜和水果 這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粗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它們正是延緩衰老、預防腦血管病的“良藥”;

  7、戒菸、戒酒 對防治腦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飲食結構應隨四季的變化而變化,春天多風,體內積累了一冬天的鬱結滯氣在春天容易以火的形式表現出來,故飲食應清淡,宜多吃青菜。同時做到戒菸限酒。

  良好的心理狀態

  改善心境,多做交流,腦血管疾病患者發生意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情緒的波動。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掌握緩解精神緊張的有效方法。在心裡煩躁時,不妨找個人傾訴,緩解自己的情緒。學會寬容、友善,多參加有利於自己身心健康的社會活動和訓練。這些活動可比吃藥效果好得多。

  天氣的變化會導致人的情緒波動,平時要儘量做到情緒安定,處事不要過激,力戒動怒,更不要心情抑鬱,及時宣洩,防肝氣鬱結。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