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性肌病
1、注射性肌攣縮症:是肌肉注射引起的局灶性肌病中最常見的一種。本病的發生與區域性反覆接受肌肉注射有密切關係。肌注既存在針刺創傷引起區域性滲血、水腫;也存在藥物的區域性刺激和吸收不良的情況,這種創傷性、化學性刺激導致區域性肌膜、肌肉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症變化,進而導致骨膜增厚、肌肉纖維化及瘢痕攣縮,造成區域性功能障礙。
由於肌注部位的不同,因而可發生虎口處的手內在肌攣縮症、三角肌攣縮症、臀肌攣縮症等多種型別。其中以臀肌攣縮症最多見,幾乎發生於兒童期患者身上,近年國內資料報道,發症有增多的趨勢,其中獨生子女患病率又明顯高於非獨生子女,值得注意。本症國內以往認識不足,近年逐漸引起重視。但廣大基層在診治上延誤的現象仍不少,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本病一般於多次區域性注射後2~3年,才逐漸出現症狀,可見預防的關鍵在於應儘量減少及避免濫用肌肉注射,掌握好注射的深度,避免將藥液注在肌膜上。對於確需反覆多次肌注治療者,應選用區域性刺激性輕的藥物,對區域性作必要的熱敷、按摩、TDP照射,活血化瘀舒筋活絡藥液的區域性離子匯入法處理等,可預防及減輕本病的發生或發展。
應避免對小兒採用合谷穴、曲池穴、三角肌等處的反覆注射,注射過程嚴格無菌操作等,都是預防其他部位肌攣縮症發生的方法。
肌攣縮症一旦發生,輕症患者對生活及活動影響不大,經非手術治療及功能鍛鍊,可望恢復正常或好轉。對於症狀明顯、功能障礙嚴重者,應及早進行手術治療。對區域性攣縮組織作切斷及部分切除術,能有效地鬆解粘連,治癒絕大部分患者。
2、區域性硬結:本病發生於各年齡組,尤多見於長期反覆進行肌肉注射的患者。區域性注射刺激性大、吸收困難的藥液,注藥深度不夠,未能深達肌肉組織,而僅在皮下或肌膜中造成吸收不良,這些因素均造成對區域性的刺激而產生硬結。為防止本病的發生,應避免濫用肌注,避免或少用刺激性大的藥物,掌握好肌注深度,避免反覆在同一注射點上注射給藥。
一旦硬結髮生,可採用下述措施進行處理
1、新鮮馬玲茨箔片貼敷法:取新鮮馬玲茨洗淨,切箔片貼敷於硬結表面,干時即更換新的箔片,每日4~6次;
2、枝子紅花酒區域性離子匯入治療,每日1~2次;
3、熱醋患部溼敷,每次30分鐘;
4、TDP區域性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鐘;
5、硬結周圍注射2%普魯卡因2ml加地塞米松2~5mg,隔日1次,4次為1個療程。
周圍神經損傷
肌注時選位不正確,或因區域性神經走向異常,均可造成對神經的直接損傷。注射部位過於靠近周圍神經,注射刺激性較大的藥液時,可因藥液的滲透刺激而造成神經損傷。因臀部肌注最多,因此發生坐骨神經損傷的機會也最多,在小兒更易遇到,應引起重視。坐骨神經損傷,年齡稍大者能訴說患肢放射性竄痛,但年幼者僅表現為煩躁哭鬧、患肢拒動、被動活動時每致患兒哭鬧突起或加劇。
患肢運動障礙,跛行,膝踝關節屈曲無力,久病者可出現患肢肌肉萎縮,肢體變細。掌握準確的肌注部位,避免用刺激性大的藥液是預防本病發生的關鍵。一旦發症,首先應停止再區域性肌注,同時對區域性進行紅外線或電磁波照射、按摩理療等處理,再結合全身使用營養神經的藥物,是必不可少的治療措施。中藥可選用活血通絡、舒筋活絡的湯劑內服或外用薰洗。
區域性感染
主要發生在注射區域性清洗消毒不嚴的情況下,因此應強調無菌操作,在無菌條件差的農村衛生站或個體醫療站,更應強調無菌操作的重要。久病臥床或大小便失禁、糖尿病的患者,由於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因此更應注意區域性的無菌消毒,最好使用先碘酊後酒精的消毒法,以確保安全。一旦發生感染,除可對區域性做抗炎封閉治療外,應該積極結合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療,區域性加用紅外線照射,可加速治癒。
區域性無菌性炎症反應
這種現象在以往使用青黴素油劑時代時較容易遇到;對於一些反覆在同一部位中注射較難吸收的藥液的病例,也可遇到。這是由於注入的藥液在區域性吸收不完全,藥液滯留於區域性,形成假性囊腫的緣故。預防本病關鍵在於避免長期反覆區域性注射難於吸收的藥液,同時掌握好選位和注射的深度。一旦發生無菌性假性囊腫,應及早作區域性穿刺抽吸或切開排除滯留區域性的藥液,滯留藥物一經清除,假性囊腔即行關閉。
出血、斷針
出血:多為注射時損傷區域性血管而引起,因此注射時應注意避開表淺靜脈,一旦發生穿刺針口出血,可用消毒棉籤壓迫區域性2~3分鐘,一般可以止血,多無大礙。若遇有出血傾向的患者(血友病、壞血病、出凝血功能障礙的其他疾病),區域性壓迫不能控制出血時,應靜脈注射促凝劑,必要時可輸全血治療。
斷針:肌注時可因患者(尤其是兒童)躁動不安,使針頭扭曲而致斷針;也可因針頭使用日久,針梗與針栓交接處裂痕而致折斷;極少數可因操作者基本功差、進針方法失誤而致斷針。一旦發生斷針,首先應使患者安靜,防止患者驚恐,身體躁動而使斷針移位;
同時用手固定斷針處面板,使斷針近端儘量暴露於體外,並用止血鉗鉗夾拔出。若備有高強磁鐵,則可快速將斷針吸出,並避免斷針隨肌肉收縮(尤其是臀肌)執行而深入組織內。預防本病關鍵在於掌握正確注射法,勿使用有裂痕、起鉤禿針或彎曲的針頭,進針後應使針梗儘量有13~14長留在面板外,儘量使患者肢體安靜。
壞死性筋膜炎
這是一種險惡的併發症,一旦發生,可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本病發生,是由於區域性無菌技術差,致使細菌從注射口深入筋膜組織而引起筋膜感染壞死,甚至發生敗血症。區域性注射刺激性大的藥物、注射深度不足未達肌層而僅在筋膜層,也是導致筋膜腡傷壞死的因素。
預防本病,應著眼於無菌操作,掌握正確注藥深度,使藥液不致於滯留在筋膜層,同時應注意儘量少用刺激性強的藥物。一旦發生壞死性筋膜炎,首先應作全身的抗感染、抗休克治療,同時應積極徹底清除壞死的筋膜組織,防止毒素的再吸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