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冬春交替之際,氣溫仍然較低,人口流動頻繁,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細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瀉病等發病風險較高,公眾要引起重視。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發熱性唿吸道傳染病,經飛沫傳播,一般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可達39~40℃),伴畏寒、寒戰、頭痛、肌肉關節痛、極度乏力、食慾減退等症狀,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顏面潮紅、結膜充血等症狀,有時也會出現嘔吐、腹瀉等。
本病常呈自限性,病程一般為3~4天。嬰幼兒、老年人、有心肺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出現肺炎等嚴重併發症,預後較差。
監測顯示:目前我省仍然處於流感高峰期,但是流感流行趨勢開始下降,流感樣病例比例和暴發疫情均開始減少。但2月底和3月初學生開學和復工返城潮,可能會造成流感疫情的波動。
主要預防措施:
1、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儘量避免用手觸控口鼻眼;
2、老年人、孕婦、嬰幼兒等減少在人群密集、通風不暢的場所活動;
3、避免與唿吸道感染病人密切接觸,必須接觸時應佩戴口罩並及時洗手,要注意適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唿吸道傳染病,主要臨床特徵為腮腺腫大,也可侵犯睪丸、卵巢、中樞神經系統,發生嚴重併發症。
我省流腮發病呈雙峰分佈,每年11月至次年1月、4-7月為發病高峰。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發病人群為托幼兒童和學生,學校、托幼機構易發生流行,寒假結束、學校開學時,要高度關注,應採取有效預防措施。
主要預防措施:
1、適齡兒童應及時接種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的疫苗,如麻腮或麻腮風疫苗;
2、平常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房間或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3、感染腮腺炎後要進行隔離治療,隔離期限一般應從發病始至腮腺腫大完全消退為止,約3周。
4、被患者汙染的飲食用具應煮沸消毒。
三、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志賀氏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該病不但發病率高,其中急性中毒型菌痢容易誤診,危及生命。
病人和帶菌者是菌痢的主要傳染源,傳播途徑主要為糞-口傳播,人群對菌痢普遍易感,病後免疫力持續時間較短,不同型別菌株之間無交叉免疫,短時間內也可能再次發生感染。
主要預防措施:
1、應及時做好痢疾病人的糞便、嘔吐物消毒處理,管理好水源,防止致病菌汙染水源、土壤及農作物。
2、病人使用過的廁所、餐具也應消毒。
3、不喝生水,不生吃水產品,蔬菜要洗淨,炒熟再吃,水果應洗淨削皮後食用。
4、堅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吃腐爛變質及被蒼蠅、蟑螂叮咬過或爬行過的食物,積極做好滅蒼蠅、滅蟑螂工作。
5、食具要按時煮沸消毒,剩飯菜要加熱後吃,做到生熟分開。
6、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四、諾如病毒感染
諾如病毒是一組杯狀病毒屬病毒,諾如病毒感染在全世界範圍內均有流行,全年均可發生感染,感染物件主要是成人和學齡兒童,寒冷季節呈高發,多發生在學校等人群聚集的單位,是全球急性胃腸炎的散發病例和暴發疫情的主要致病原。
主要預防措施:
1、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2、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病毒病原體的感染;
3、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儘量減少到外就餐,特別是無牌無證的街邊小吃;
4、流行季節,儘量不到人口密集的場所活動,杜絕傳染渠道,減少感染機會;
5、為預防諾如病毒感染,生蠔和其他貝類海產品應該在深度加工後食用,儘量不要生食;
6、如果家中有諾如病毒感染病人,應積極治療,並適當隔離;
7、家人在處理嘔吐物時也要戴上口罩,並及時使用含氯漂白劑等消毒被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汙染的表面,預防病從口入。
主要預防措施:鍛鍊身體,增強體質;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病毒病原體的感染;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儘量減少到外就餐,特別是無牌無證的街邊小吃;流行季節,儘量不到人口密集的場所活動,杜絕傳染渠道,減少感染機會;為預防諾如病毒感染,生蠔和其他貝類海產品應該在深度加工後食用,儘量不要生食;如果家中有諾如病毒感染病人,應積極治療,並適當隔離。家人在處理嘔吐物時也要戴上口罩,並及時使用含氯漂白劑等消毒被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汙染的表面,預防病從口入。
五、細菌性食源性疾病
細菌性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於食用或飲用了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汙染的食物或飲料引起的一類疾病,主要致病菌有沙門氏菌、致瀉型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變形桿菌等。
主要預防措施:
1、避免在沒有衛生保障的公共場所進餐;
2、在有衛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場購買食品,不買散裝食品;
3、新鮮食品經充分加熱後再食用,不喝生水;
4、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烹飪工具,防止生熟食交叉汙染;
5、不生食、半生食海鮮及肉類;
6、生食瓜果必須洗淨;
7、重視加工涼拌類和生冷類食品的清潔;
8、儘量每餐不剩飯菜;
9、吃剩的飯菜儘量放10℃以下貯藏,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
10、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
六、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無刺激性的氣體,是工業生產和生活環境中最常見的窒息性氣體。
一氧化碳通過唿吸道吸入進入機體引起中毒。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是氧氣與血紅蛋白親和力的200倍,也可與其他血紅素蛋白細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價鐵離子形成鰲合;當人在高濃度一氧化碳環境中滯留時,一氧化碳會通過唿吸道進入血液,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阻礙氧氣的釋放和傳遞,導致低氧血癥,引起機體組織缺氧,嚴重者則可能危及人的生命。
發生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場所為家庭,包括使用煤爐、炭火等取暖裝置的居室,安置燃氣、煤氣熱水器的衛生間或淋浴房,使用燃氣、煤氣灶具的廚房等。此外,使用小型油、汽發電機的車庫、地下室以及密閉的空調汽車內也是發生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危場所。
我省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有明顯的季節性,高發季節為冬春季,高峰月份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與燃煤取暖季節一致。
主要預防措施:
1、儘量選用集中供暖方式取暖,正確使用煤爐、炭火等取暖裝置;
2、正確安裝和使用質量合格的熱水器、煤氣灶具,並定期檢修;
3、正確安裝使用煙囪、風斗等通風裝置,經常開窗通風;
4、避免長時間在停駛的密閉空調車內滯留;
5、避免在密閉或通風不暢的家中、地下室或車庫中使用發電機;
6、鼓勵安裝使用一氧化碳探測器並定期檢查等。
一旦發生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應立即開窗通風,同時迅速將患者轉移至空氣新鮮且通風良好處,儘快撥打120急救電話,儘早進行高壓氧艙治療;對於出現唿吸及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應立即給予人工唿吸和心臟按壓。
有效預防傳染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搞好飲食和個人衛生,防止病從口入,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吃腐敗變質變味的食物,喝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潔食物,生熟食品要分開,不吃蒼蠅、蟑螂或老鼠叮(咬)爬過的食物。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證充足睡眠,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個人體質,注意膳食均衡,不要暴飲暴食,努力做到少飲酒、不醉酒、不吸菸。
3、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改善生活環境衛生狀況,做好生活飲用水衛生,確保飲水安全。每天定時開窗通風、唿吸新鮮空氣。在流感等唿吸道疾病高發季節,減少不必要的公共場所聚集活動。
4、及時和全程接種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建立免疫保護屏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