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王清賢

  秋天到來,大家都知道要開始養肺了。肺是最嬌氣的臟腑,所以大家對其也多了幾分呵護。然而,對於肺的養護的認知,不要說是病人,就連很多醫生也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不足之處。今天的文章,就為大家介紹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養肺誤區,希望大家能在今後的生活中多加甄別,做到心裡有數。

  誤區一:服用“防霧霾之品”就可“洗肺”

  近年來每到秋冬季節,霧霾天就會時不時地來“光顧”一下我們的生活,這讓人恨之,痛之,卻又只能忍著。

  “當我們無法改變生活,就試著改變自己”,無數的心靈雞湯這樣告訴我們。所以霧霾天裡我們很容易接受在朋友圈裡刷屏的“9種食物可防霧霾”“你必須知道的16種防霧霾食物”,還有“中醫發威——某老字號六味抗霧霾茶”,或者“豬血、鴨血是人體的清道夫,能夠將侵入體內的有害粉塵清除出體外,建議冬天多吃點豬血、鴨血,既解饞又清肺……”這樣的內容,更有不少人轉發、推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以示關愛之心!從一名醫生的角度來看,這些內容很多屬於無稽之談,我在朋友圈中看過一篇最離奇的文章,內容是一個防霧霾的方子:“羅漢果20克,烏梅15克,百合10克,廣金錢草10克,羅布麻10克,煎水代茶飲,每天數次。”據說有防霧霾、清肺、抗病毒作用。但只要是懂得中醫的人都知道,這只是個止咳平喘、降壓的方子。

  除了朋友圈內無數友好推薦,還有很多菜館推出各種“養生菜”,據說吃了就可以清肺防霾,這些菜大多以百合、黑木耳、白蘿蔔、鴨血、銀耳、雪梨、羅漢果等為主,打出來的廣告是:可以對肺進行清洗。這些宣傳實在令人汗顏。

  “清肺”這個概念來源於中醫,前面我提到過中醫說的“肺”與西醫的“肺”是有差異的,中醫裡的肺是一個系統,主氣、主行水,能推動和調節全身水液。中醫裡的“清肺”一般是指引導體內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傾瀉肺熱、肺火,常用於咳嗽、多痰等上唿吸道疾病的相關治療。而那些所謂的“洗肺食物”“清肺食物”也就只能起到緩解咳嗽、多痰等症狀,並不能達到“洗”的功能!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中醫治療講究的是對證,養生同樣也需要對證,更要因人而異。養生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恆的事情,一家人的養生也需要區別對待,因為一家人的身體狀況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在一個家庭中,有的人體質虛,就需要進食溫熱的食物調養,而有的人體質過熱,就不適合長期進補溫熱食物。所以對於自身養生來說也好,對於家庭養生來說也好,漫無目的、不加選擇地選用藥物、食物,都會給身體帶來嚴重傷害。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很多微信中轉發的多數防霧霾清肺茶的方子,裡面常會含有羅漢果、百合、廣金錢草、羅布麻這幾味中藥,但羅漢果性寒涼,易腹瀉者不宜用;百合味甘性寒,手足冰冷、畏寒、倦怠乏力、多尿的人不宜使用;廣金錢草一般用於利尿,未見用於清肺,肺病患者不宜使用;羅布麻多用於降壓,對清肺未見有效果且有一定毒性,不建議高血壓患者自行服用。所以在食用這幾味養生常用的中藥前一定要諮詢專業醫生,看到底適不適合自己服用。

  誤區認知二:將“潤肺”當補肺

  相信很多人在咳嗽的時候,自己或者家裡人會買些百合、銀耳、雪梨等食材來煲湯補肺,這對於只是輕微咳嗽的人來說可能還是有一定效果的,對於老肺病患者來說就全然無效了。因為這類湯的主要功能是潤肺,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重症患者的問題,這類補方對於他們來說就是雞肋。

  進補就要補到位,只有這樣才能行之有效。說到補肺,就不得不提一下經常給需要進補的肺病患者開的經典方劑——補肺丸:熟地黃200克,黨蔘100克,黃芪(蜜炙)100克,桑白皮(蜜炙) 200克,紫菀100克,五味子80克。可以製成丸劑或其他劑型,適量服用。這個方劑對因各種病因引起需要補肺的患者都大有裨益,最好的一點就是藥性平和,小孩子也可以適量使用。但在此我還是要提醒大家一下,這個方子雖然非常好,但是對於患者的不同病症、體質、年齡等差異,在用量上也會存在差別,所以在服用前還是需要讓專業醫生來給自己斟酌用量。我在此特別提醒有需要的患者,別看了我所推薦的方子就去藥房抓藥自己熬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