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腸道管理
早期有效的腸道管理訓練是神經源性直腸功能障礙患者重要的腸道康復手段。
1、目標
(1)使大部分患者自己能在廁所便器上利用重力和自然排便的機制獨立完成排便。
(2)具備在社會活動時間內能控制排便的“社會節律”功能。
2、脊髓休克期的處理
(1)脊髓休克期腸道功能喪失,有的患者可能有麻痺性腸梗阻,腸鳴音消失,腹部膨脹,如食物返流可能影響膈肌運動,四肢癱瘓患者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對此類患者應加強護理,行胃腸減壓,胃腸道營養和補液,肛門區域性注意清潔衛生。
(2)可使用新斯的明肌肉注射,每次0.3-0.5mg;或烏拉膽鹼皮下注射,每次2.5mg,每6小時1次,幫助恢復腸道活動。
3、排便訓練
(1)原則:急性期過後即應鼓勵患者開始進行排便訓練,遵循下列原則:
①儘量沿用傷前的排便習慣;
②避免長期使用緩瀉劑,可使用大便軟化劑,用量個體化;
③當出現問題時,應該找出何種原因引起;
④如果患者有陪護,儘量安排在有陪護的時間進行訓練;
⑤如果患者不是每天排便,不應該強迫患者每天進行;
⑥向患者講解排便障礙的有關問題,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鼓勵患者主動參與解決問題。
(2)訓練方法:
①行為管理: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每日早晨後胃腸反射最強;
②排便體位:排便體位以蹲、坐位為佳,如不能蹲坐,則採用左側臥位較好。
③肌肉訓練:站立和步行可減少便祕。腹肌和骨盆肌肉的力量在排便動作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應進行腹肌訓練和吸氣訓練,如仰臥起坐,腹式深呼吸和提肛運動。
(3)排便方法:餐後半小時進行腹部按摩,或用手指輕柔的按摩肛門周圍,刺激排便反射產生。定時刺激使肛門括約肌和盆底肌收縮可促進排便中樞反射形成。如上述方法無效,可用手法清除大便,操作應輕柔,避免損傷肛門和直腸粘膜及肛門括約肌。
4、飲食管理
應該進食高纖維素食物,如糙米,全麥食品,蔬菜,水果等;高容積和高營養食物。便祕時多吃桃、楊梅、櫻桃等食物,腹瀉時加茶、白米、蘋果醬等。應每日攝入適量的水,每日2-2.3L為宜,不包含酒精、咖啡和利尿劑。
(二)藥物治療
針對便祕的治療目的是軟化糞便,促進腸道動力,刺激排便,而不是造成水瀉。可選用下列藥物。
1、容積性瀉藥
又稱膨鬆劑,主要為富含纖維素和歐車前的各種製劑,如小麥麩皮、玉米麩皮、魔芋。瓊脂、甲基纖維素、車前子製劑等;
2、滲透性瀉藥
口服鹽類滲透性瀉藥,如硫酸鎂、硫酸鈉等。過量或反覆使用鹽類滲透性瀉藥,可引起高鎂血癥、高鈉血癥等。糖類滲透性瀉藥如乳果糖。
3、刺激性瀉藥
又稱接觸性瀉藥,主要作用為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
(1)蒽醌類植物性瀉藥,主要作用於大腸,包括大黃,番瀉葉,蘆薈等。大黃製劑一般服藥後4-8小時可排出軟便。大黃含有鞣酸,小劑量使用有收斂作用,致瀉後可繼發便祕;番瀉葉刺激過強時可引起腹痛、盆腔臟器充血,月經期和妊娠期禁用,另有報道長期應用番瀉葉有導致黑腸病的風險。蘆薈製劑在肝臟和膽囊有疾患時不宜應用。
(2)雙苯甲烷類:包括酚酞,口服腸道分解後可刺激腸粘膜蠕動,產生排便。4%的患者長期應用發生過敏反應。果導片,為酚酞的複方製劑。長期應用可能對腎臟有刺激作用,動物試驗發現該藥有致畸作用。蓖麻油。本身無致瀉作用,通過在小腸被脂肪酶分解,釋放出有刺激性的蓖麻油酸,引起腸蠕動增加,促進排便。作用迅速,常伴有腹瀉,瀉後便祕,一般用於清潔腸道。
4、潤滑性瀉藥
(1)液體石蠟:可軟化糞便,適用於避免用力排便者;
(2)甘油製劑:如開塞露可軟化糞便和對肛門直腸產生刺激性作用,促進排便。
(3)多庫酯鈉:宜短期使用,用於排便無力患者。
(三)電刺激治療:包括肛門外括約肌電極置入,促進或抑制排便功能。
(四)手術治療:神經移植或結腸、迴腸造瘻術。
(五)鍼灸中藥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