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新生兒科 副主任醫師 王天成

  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期常見疾病,容易導致水、電解質紊亂,對新生兒健康威脅很大。新生兒腹瀉分為感染性腹瀉、非感染性腹瀉和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1、感染性:感染性腹瀉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感染腸道後引起。
  (1)細菌性:大腸埃希菌是引起新生兒腹瀉最常見的細菌,致病性大腸埃希菌及腸毒素性大腸埃希菌是新生兒腹瀉的常見病原體,襲性大腸埃希菌引起的腹瀉多為散發性。

  (2)病毒性:以輪狀病毒為多見。
  (3)真菌性:多發生在長期應用抗生素後,以白色念珠菌為多見。
  (4)寄生蟲:滴蟲、梨形鞭毛蟲都可引起新生兒腹瀉。
  2、非感染性:非感染性腹瀉多由新生兒對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受導致。新生兒的消化功能發育不成熟、胃液酸度低、消化酶分泌量不足或者活性低、對食物的耐受力低下,如果餵養不當,新生兒就會出現腹瀉。如果奶粉衝調濃度不正確、更換奶粉、奶粉中加糖、奶液過涼或者過早新增米糊等澱粉類食物,都容易導致新生兒腹瀉。
  3、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是指由於應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失調,而繼發的腹瀉。多發生於應用抗菌藥物後5~10天,早在用藥第1天遲至停藥後6周發病,症狀多為水樣、糊狀便,輕重不等,輕微自限性腹瀉至播散性結腸炎,嚴重者可合併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平衡失調,甚至發生假膜性腸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