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副主任醫師 王光強

  現在大多數人對於發熱的處理是千方百計地退熱,當拿出體溫計看到在正常範圍時,緊張的神情會立即放鬆下來,長舒一口氣,心裡踏實了不少。即使病人出一身大汗,幾近虛脫也在所不惜。

  其實這時長舒一口氣的還有細菌或病毒。正當它們在高溫的環境中節節敗退之際,卻突然發現白細胞停止了進攻,四周也變得涼爽宜人,這就給細菌或病毒提供了喘息之機。這樣必然會延長病程,使病情變得複雜,甚至出現敗血症,危及生命。就有調查表明,應用退熱劑會使感冒病程平均延長2-4天。

  當冷血的蜥蜴感染時,不會主動發熱,但它會選擇一個溫暖的地方使體溫升高大約2℃左右。如果天氣不好,或不能及時找到一個溫暖的地方,則蜥蜴多半會死去。幼兔尚不能自己發熱,因此一旦患病,它也會找一個暖和的地方去升高它的體溫;成年兔能自已調節體溫,使自己發熱,一旦被退熱藥阻斷,也多半會死去。

  人體在感染後會主動啟動發熱機制,是體溫調節中樞的重新設定,這一切都是有目的的,並不是失控。這種針對感染的防禦性適應,在整個動物界已經存在了億萬年之久。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為此而擔擾。

  上世紀初,梅毒發病率很高,但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於是有人想到利用瘧疾導致的發熱治療梅毒,因為瘧疾可以用中草藥治癒。於是有人便有意使上千名梅毒患者感染瘧疾。那時,梅毒的自然緩解率不到百分之一,這種發熱治療達到了百分之三十的緩解率。那個時候,認識發熱價值的人要比現在多。

  但也不是一味地鼓勵採取發熱的方式對待疾病。如果40℃的體溫能防止感染的話,那麼我們一直保持這個體溫好了,何必等到感染之後再來發熱呢?這是因為40℃的體溫有著不菲的代價,能量消耗增加,有可能引起譫妄,或許還有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我們的身體正是在這種不斷地權衡利弊中,進化到現在這一步。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假如今天有個約會,而你正在發熱,你可能寧願延長几天病程,服用退熱藥,也不願失去這次約會的機會。

  一般對於40度以下的發熱,不急於解熱。但要補充足水、營養和維生素,充分休息、保暖,以利於抵抗力的建立;發熱甚至高熱持續4-5個小時後,如不見降低,再考慮應用退熱藥物,這時一般用很少的藥量就能起效,並且不容易再反覆。每次感冒發熱,都是對身體抵抗力的一個加強鍛練,特別是五歲以前的孩子,正是免疫力低下,亟待完善的階段。而發熱的刺激,是最好的方式。

  對於大於40度的高熱病人,尤其是合併心臟病患者,因為有可能誘發心力衰竭,應及早行退熱處理。還有懷孕的婦女,在孕早期有導致胎兒畸形的危險,而懷孕晚期會進一步加重全身的負擔,也應該及早退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