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主治醫師 崔晨華

  很多人脊椎歪七扭八的,不正,其實只是脊椎兩側的“足太陽膀胱經”繃的太緊不夠放鬆而拉扯脊椎所致,這種人不放鬆此處的肌肉,光去整脊不會有效;要放鬆肌肉,“華陀捏脊法”是非常好的方法。皮沙士試了幾次發現比刮痧推拿簡便有效,真的可以達到“一招半式走天下”也。特此推薦!
  “華陀夾脊穴”在中醫屬於經外奇穴,沿著脊椎從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在脊椎棘突下旁開5分,左右共三十四個穴,貫穿整個後背。上半部可治上肢及胸部疾病,下半部則可治下肢及腹部疾病,除了鍼灸效果好之外,用手指捏拿也可達到很好的療效。“華陀捏脊法”即是徒手沿著脊椎兩旁由下往上捏拿,通經活血,調和五臟六腑,對治區域性的肩、頸、背、腰疼痛更是效果顯著。尤其此法簡單易學,立即見效,不必任何道具(當然必須要有手指),以現代人養尊處優,不是這兒疼,就是那兒痛的情況看來,光是這一招就可走天下了!
  先舉例說明增加諸位的信心,再分解動作增加諸位的功力。話說自從學醫後,自己懂得穴道按摩、鍼灸及食療保養,一直平安無事,只是有時背部痠痛,又處於手構不到的地方時,就有騷不到癢處之憾。在此情況下,往往得央求外子高抬貴手,幫我“華陀捏脊”一番。平時我老嫌他力道不夠,捏起來像騷癢般,一點通體舒暢的感覺也沒,後來在考執照期間,由於久坐看書,神經緊繃,整個背部僵硬,外子才剛往腰部一捏,我就痛得咬牙切齒,再繼續往上捏,我真是痛得想一拳揍過去,捏完後如釋重負,整個背部完全鬆了。還有一次不知怎麼搞的,脊椎忽然作痛,痛得我只能平躺,只要一起身,每走一步都痛得說不出話,別說自我鍼灸,連穴道按摩都感吃力。急中生智,央請家父幫我擦一些疏經活血的油膏,再“華陀捏脊”多次(痛處加捏幾次),捏完後即可起身,一兩天後就全好了。(完全沒吃任何中西藥哦!)這兩次經驗讓我真正領教到“華陀捏脊”的威力,實在太棒了!有此深刻體驗,凡遇痛症病人,我免不了套用此招,有些病人還捏上癮了,會主動要求加此服務,其成效可見一斑!

  每當出門在外,鍼灸不便時,此法更可小兵立大功。有一次在海外,琉璃光邱姊因為過勞,早年痼疾“腰痛”發作,我馬上義不容辭地搬出“華陀捏脊”侍候,數聲哀嚎過後,腰背便鬆了(我猜應該是痛得很過癮吧!嘻嘻!),而且一夜好覺(對了!睡前捏脊也可幫助睡眠哦!),隔天又生龍活虎、活繃亂跳了!嚐到甜頭後,邱姊便迫不及待要把此法公諸於世,還特別找專業攝影師及願意奉獻“美背”的義工把分解動作拍攝下來,可謂用心良苦。希望這一招也能讓諸位看官行走天下、無往不利!
  動作分解及說明:
  一、先用雙手拇指及食指夾起腰椎兩旁的皮下組織(也可從尾椎開始),食指及中指在前導引,拇指下壓並往前推,一鬆一緊,由腰部開始往肩頸部有規律地捏。最好不要中途間斷,讓“氣”能上下貫通,不致堵在某處。
  二、到頸部時,手順著脊椎滑下來,把氣由上導到下,再重覆第一步,由腰或尾椎往上捏脊,至少做三次,之後再針對患處區域性加強。若力道掌握得宜,三次後背部便鬆了,會有通體舒暢之感。症狀較嚴重者在捏完後的幾天內,背部還會有疼痛感,但會越來越輕鬆,不必擔心!
  三、遇到肌肉僵硬、阻塞嚴重的情況,被捏者可能會疼痛難忍,此時動作可放緩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開),讓對方可喘口氣、放鬆一下,免得事後翻臉或飛拳相向。還有手指甲不宜過長,免得刮傷被捏者。

  四、大人小孩均可捏,小嬰兒則建議用食指及中指沿脊椎兩旁按摩即可。
  五、捏脊時間不拘,但飯後不要馬上趴著做,以免因壓迫反造成腸胃不適。
  小兒捏脊療法【概述】
  捏脊療法是連續捏拿脊柱部肌膚,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之類病症,所以又稱“捏積療法”,屬於小兒推拿術的一種。
  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未愈更為之”的描述,是目前見諸文獻的最早記錄。經後世醫家不斷的臨床實踐,逐漸發展成為捏脊療法。
  【基本內容】
  1、捏脊的部位為脊背的正中線,從尾骨部起至第七頸椎。即沿著督脈的循行路線,從長強穴直至大椎穴。如頭面部症狀明顯(目紅赤、癢澀羞明、鼻腔紅赤、牙齒鬆動、牙齦潰爛、面黃肌瘦、脣紅煩渴、面紅煩急、驚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風府穴。捏拿完畢,再按腎俞穴。
  2、施術時患者的體位以俯臥位或半俯臥位為宜,務使臥平、臥正,以背部平坦鬆弛為目的。
  3、在捏脊的過程中,用力拎起肌膚,稱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稱“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單捏不提。其中,單捏不提法刺激量較輕,“捏三提一法”最強。
  4、施術時可根據臟腑辨證,在相應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挾提,以加強針對性治療作用。如厭食提大腸俞、胃俞、脾俞;嘔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瀉提大腸俞、脾俞、三焦俞;便祕提大腸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腎俞、照明俞、肺俞;尿頻提膀骯俞、腎俞、肺俞;煩躁提肝俞、厥陰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陰俞;失眠提腎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統病症提腎俞、肺俞、風門等。
  【操作方法】
  兩手沿脊柱兩旁,由下而上連續地挾提肌膚,邊捏邊向前推進,自尾骶部開始,一直捏到項枕部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風府穴)。重複3~5遍後,再按揉腎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為一個療程。慢性疾病在一個療程後可休息1周,再進行第二個療程。
  捏脊的具體操作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用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後,食指、中指在前。然後食指、中指向後捻動,拇指向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另一種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與屈曲的食指橈側部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前,食指在後。然後拇指向後捻動,食指向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上述兩種方法可根據術者的習慣和使用方便而選用。
  【適應證】
  本療法有疏通經絡、調整陰陽、促進氣血執行、改善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為突出。臨床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厭食、腹瀉、嘔吐、便祕、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禁忌症】
  脊拄部面板破損,或患有癤腫、面板病者,不可使用本療法。伴有高熱、心臟病或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注意事項】
  1、本療法一般在空腹時進行,飯後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時後再進行。
  2、施術時室內溫度要適中,手法宜輕柔。
  3、體質較差的小兒每日次數不宜過多,每次時間也不宜太長,以3-5分鐘為宜。
  4、在應用此法時,可配合刺四縫、開四關、藥物、針刺、敷臍等療法,以提高療效。
  【按語】
  捏脊療法通過捏提等法作用於背部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由於督脈總督諸陽,背部足太陽膀胱第一側線分佈區又為臟腑背俞穴所在,“迫藏近背”,與臟腑密切相關,所以捏脊療法在振奮陽氣、調整臟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較突出。近年來的實驗觀察證實,捏脊能提高患兒的血紅蛋白、血漿蛋白、血清澱粉酶指數,加強小腸的吸收功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