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不一定是癌症
“大部分市民都知道腫瘤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良性腫瘤,另一類是惡性腫瘤。良性腫瘤是指機體內某些組織的細胞發生異常增殖,呈膨脹性生長,似吹氣球樣逐漸膨大,生長比較緩慢。由於瘤體不斷增大,可擠壓周圍組織,但並不侵入鄰近的正常組織內,瘤體多呈球形、結節狀。周圍常形成包膜,因此與正常組織分界明顯,用手觸控,推之可移動,手術時容易切除乾淨,很少有復發。而惡性腫瘤則被俗稱為“癌”,其形狀與螃蟹相似,非常善於侵潤正常組織,可誘發於人體的任何部位,從內臟到體表,從軟組織到骨骼,無處不有癌的影子,癌是單病種侵害人體部位最多的惡性病變。癌症患者的人群廣泛,男女老少任何年齡段都有可能發病.一般說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癌機率也相對增加,30歲以前,以患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為主.30歲以後,以患肺癌、食道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結腸癌多見。近十幾年來,患癌年齡有年輕化趨勢。青年患癌相對惡性度高,預後差。”市中心醫療集團馬學真副院長說。
癌症可防可治
每一個人都有患癌的可能,但為什麼生活在同一個環境當中,有的人突然患上了癌症,而其他人則沒有,這與人的生活方式、脾氣性格、飲食習慣、遺傳基因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絡。通過以上主要發病原因不難看出癌症患者中約有60%到80%的患者是人為的。因此,減少或消除這些人為因素就能預防60%到80%的癌症。
在採訪中馬學真告訴記者,為什麼說癌症是可防可治的呢?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一是癌症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以下四種:不合理的膳食、吸菸、心理緊張和壓力過大、缺乏運動。正是人類本身通過對生活環境的破壞和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了腫瘤發病率的上升,因此腫瘤的預防尤為重要。科學的生活方式是可以預防癌症發生的,因此人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
飲食規律,葷素搭配,素食為主;增強體質,堅持天天進行適量的運動;心胸要開闊,心情要舒暢,淡泊名利;生活要規律。
簡而言之,要求人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動、靜、節、律”四個字。動:就是要堅持天天進行適量的運動,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靜:就是要心胸開闊,處事冷靜,煩事不怒;節:就是要膳食合理,飲食有節;律:就是要勞逸結合,生活有規律。
早診早治是關鍵
醫學專家認為癌症是可防可治的。但怎麼防、怎麼治,大部分市民對此並不瞭解。“防治癌症首先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原則,一是1/3惡性腫瘤是可以通過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加以預防的;二是1/3惡性腫瘤通過早期發現是可以治癒的,三是1/3的中晚期腫瘤通過合理治療,可以改善生活質量,延長壽命。因此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治癒的關鍵,臨床對腫瘤的治療採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重在堅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方針。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的統計資料顯示,癌症患者如果能早期發現,治癒率可達到80%。”馬學真說。“多年的臨床經驗表明,心理治療配合藥物治療,會起到更好的效果,因此癌症患者及家屬應積極配合醫生,共同創造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適當參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使身體早日恢復健康。”,中國醫藥(600056,股吧)學早在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已將疾病產生的原因與心理、社會因素聯絡在一起,體現了心身合治的觀點。《黃帝內經》指出,善醫者,必先醫其心,而後醫其身。開創了心身醫學的先河。在我國傳統醫學理論中,很早就開始注重對疾病的預防。《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後世醫家把這種思想繼承併發揚,形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疾病防治原則。所以說,只有瞭解了癌症發病的原因,我們才能夠做到有效預防,只有瞭解了癌症的診療發展過程,做好心理準備,患者才能減輕恐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