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醫師 萬偉琳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可通過人群密切接觸、空氣飛沫、糞便、唾液、皰疹液等途徑傳播,5歲以下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該病多數患兒一週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可導致死亡。因此,家長應高度重視此病。

  一、手足口病的早期識別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狀是發燒、食慾不振、口痛、咽痛及身體不適,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現皮疹,且口腔可出現皰疹並伴有疼痛感。若在流行季節並且接觸手足口病後患兒出現上述症狀,則可初步診斷手足口病。此時家長可帶患兒去醫院進行以下檢查確診疾病:

  1、核酸檢測:從患兒口腔取咽拭子做核酸檢測或者糞便做核酸檢測,明確病毒型別確診;

  2、抗體檢測:如進行血常規檢查,手足口常見病毒的抗體在恢復期有4倍升高,則可明確診斷。

  二、手足口病的鑑別診斷

  手足口病與皰疹性咽峽炎、丘疹性蕁麻疹、水痘相似,發病後應注意進行鑑別診斷,一般可以通過發病部位、皰疹形態以及辦法症狀進行區別。手足口病發病部位在口腔、手足、臀部,皰疹如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不疼不癢,恢復後不結痂不留疤,多存在厭食、咽痛、發熱等症狀;水痘遍佈全身,多發於前胸後背處,頭皮、腳底、手指、手掌也可見,出現米粒大小的紅色痘疹,在幾小時後形似露珠水滴,橢圓形,壁薄易破,周圍有紅暈,中央有特徵性“臍窩”,患兒無咽喉腫痛症狀,但皰疹有癢感;丘疹性蕁麻疹多發於軀幹、四肢伸側,水皰呈面板色或淡紅色、淡褐色,大小不等,周圍無紅暈,夜間瘙癢較為明顯,多影響患兒睡眠。根據上述依據進行明確診斷後,需根據病情給予相應的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