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主任醫師 唐三元

  子宮內膜腺上皮發生的癌稱為子宮內膜癌,又稱為子宮體癌。佔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的20%~30%,居第三位,但近年來有上升趨勢。子宮體癌多屬腺癌。多數發生於絕經後,高峰年齡50~60歲。
  一、危險因素
  1、雌激素長期單一服用雌激素的婦女子宮內膜癌發生率增加。
  2、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三者被視為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因素。有學者提出,肥胖婦女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隨體重增加而上升,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較正常人群增加。
  3、不育與未婚子宮內膜癌患者中不育與未婚者佔24%~31%,此類情況多因患者體內孕激素缺乏或不足,雌激素得以持續刺激子宮內膜引起。
  4、絕經年齡延遲絕經年齡延遲,無排卵時間延長,子宮內膜承受雌激素的刺激時間較長,而導致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子宮內膜增生性病變。這種病變一部分可自行逆轉或用孕激素治療後恢復正常,另一部分則發展成子宮內膜癌。
  5、遺傳因素20%的患者家族中有相似癌的情況,如卵巢癌、乳腺癌。
  6、常與其他功能性腫瘤並存
  (1)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癌合併息肉較正常子宮發病率高。
  (2)子宮肌瘤:約35%的子宮內膜癌患者伴有子宮肌瘤。
  (3)乳腺癌:子宮內膜癌患者併發乳腺癌的發生率較高。
  (4)卵巢癌:有5%~1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同時有一側或雙側卵巢腺癌。

  (5)多囊卵巢綜合徵:同時併發子宮內膜癌的概率為25%。
  二、異常表現
  1、陰道出血為主要症狀。表現為不規則陰道流血,量一般不多。絕經後的患者為持續性或間歇性出血。年輕患者表現為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月經間期出血,有時則表現為排尿或排便時陰道出血。
  2、陰道排液早期一般為稀薄液或帶血性。陰道排液主要來自瘤體滲出或感染,晚期呈膿性或膿血性,有惡臭味。
  3、疼痛因腫瘤浸潤周圍組織或壓迫神經引起。如下腹部、腰骶部疼痛並可向下肢放射。
  4、下腹腫塊子宮增大時可在下腹部觸及腫塊,見於晚期。
  三、預防保健
  1、中老年婦女應注意自身心理調護,及時排遣不良情緒,心胸開闊大度,樂觀豁達,以防內分泌系統損害,維持正常激素水平。
  2、注意體育鍛煉,勞逸結合,儘量維持標準體重,避免過度肥胖。
  3、嚴格掌握雌激素適應證,尤其是更年期婦女應謹慎使用。有雌激素應用史者,應注意定期檢查。
  4、絕經期婦女應用雌激素替代療法應注意使用避孕藥,並嚴格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5、主動參加防癌普查。陰道出血者,特別是絕經後陰道出血者,應及早就診。
  6、高危因素,如未婚、不孕、高齡初婚、初孕、孕產次少、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月經不調等人群,注意定期體檢。

  7、發現癌前病變如子宮腺瘤病、子宮內膜增生過長等,應及時治療,密切隨診,阻斷癌變。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經合理洽療可獲得治癒,並能妊娠和生育。
  8、更年期婦女出現月經紊亂或絕經後不規則陰道流血者,應高度警惕,必要時取子宮內膜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査。
  9、子宮內膜癌患者治療後需注意鍛鍊身體,保持外陰清潔,定期複查,治療後第一年1~3個月複查一次,第2~5年內每半年一次,3年以上者每年複查一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