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主任醫師 唐三元

  陰莖癌是指陰莖頭、包皮內板、繫帶及冠狀溝的惡性腫瘤。陰莖癌曾經是我國男性泌尿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隨著衛生條件的改善,發病率有明顯下降的趨勢。本病好發於30~60歲佔男性惡性腫瘤的1.5%左右。好發部位依次是陰莖頭部、包皮內板、繫帶及冠狀溝等,極少發生於陰莖幹或包皮下面。陰莖癌大體分三型,即乳頭型、浸潤型、潰瘍型,其中90%為鱗癌。
  一、危險因素
  陰莖癌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
  1、包莖、包皮過長致包皮垢堆積。包皮垢的長期刺激不僅引起區域性炎症、上皮增生,而且這些包皮垢中某些化學物質具有致癌作用。有報道90%陰莖癌患者有包莖、包皮過長史。
  2、某些性病,如性病性肉芽腫、巨大尖銳溼疣或黴菌性上皮瘤樣龜頭炎、單純皰疹Ⅱ型病毒等均可能與陰莖癌的發生有關。而梅毒則能降低人體對陰莖致癌物質的抵抗力。有資料表明,有性病史者本病發病年齡較陰性者早10年。
  3、紫外線照射也被認為是陰莖鱗癌的誘發因素。
  二、異常表現
  陰莖癌早期常在龜頭或包皮內板見到紅斑丘疹、溼疹疣狀物、水皰及潰瘍、腫塊等,有刺癢不適、燒灼、疼痛。腫瘤侵及尿道,使尿道口受壓、變形,導致尿道疼痛以及排尿困難。晚期可有腹股溝淋巴結增大。陰莖部出現菜花樣腫塊,伴惡臭分泌物,或陰莖破潰成爛肉狀。陰莖癌的轉移途徑以淋巴道轉移為主。

  三、預防與康復
  1、對包莖及包皮過長者,儘早做包皮環切術,對預防陰莖癌的發生有重要意義。最好在學齡前完成,以及早去除致癌因素。
  2、消除包皮垢的刺激:從小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個人衛生,經常翻轉包皮予以清洗,保持陰莖頭部清潔衛生。
  3、30歲以上男性應注意自我檢查,發現異常及時就診。
  4、老年人如有包皮內板和龜頭處經常發癢、刺痛,區域性有經久不愈的潰瘍或結節時,應警惕陰莖癌的可能。
  5、潔身自好,預防生殖道病毒感染。
  6、儘早治療癌前病變,如角質增殖症、粘膜白斑、增殖性紅斑、巨大尖銳溼疣等。
  7、因某些需要紫外線全身照射時,需注意遮擋會陰部,防止誘發陰莖癌。
  8、陰莖癌患者在治療期間每日用鹽水清潔創面,減少感染。
  9、患者應進行適度的室外活動,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10、不能起床的患者,防止壓瘡的發生,易受壓部位放氣墊,經常翻身按摩。
  11、治療期間、治療後一定時間內應避免性交。
  12、陰莖癌治療後應經常注意區域性情況和腹股溝有無不斷增大的淋巴結,定期複查。
  四、預後
  早期陰莖癌經綜合治療後,治癒率可達80%,晚期有區域淋巴結轉移者,5年生存率為20%~30%.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