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主任醫師 唐三元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正中區,喉結的下方,分左、右兩葉,位於頸部氣管的兩側,兩葉之間也有甲狀腺組織相連線,這部分組織叫甲狀腺峽部。正常甲狀腺看不見,可隱約觸及並隨吞嚥上下活動,一旦發生腫大或出現腫塊時,在相當於衣領的部位可有外突表現。甲狀腺對人體的新陳代謝及生長髮育有著重要作用。
  一、發病情況
  甲狀腺癌為頭頸部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佔全身惡性腫瘤的1%~3%。患病率女性多於男性,男女之比為1:3,任何年齡都可發生,多在21~50歲之間,但女性患者中25歲以下年輕人居多。
  二、危險因素
  1、甲狀腺增生性疾病可合併甲狀腺癌,如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區,甲狀腺癌的發病率較高。
  2、放射性損傷:文獻記載嬰幼兒期因良性疾病接受過放射線照射者,為青年甲狀腺癌的誘發因素;另外,暴露於原子能輻射區的人群及接受放射性核素碘治療者,均易導致甲狀腺癌。
  3、良性甲狀腺疾病:如甲狀腺瘤、甲狀腺腫、淋巴性甲狀腺炎等,都有癌變的可能。如單純甲狀腺腫大癌變率為20%,甲亢癌變率為2%。
  4、內分泌因素:長期的內分泌紊亂可致甲狀腺細胞突變而發展成癌症。
  5、缺碘:抗甲狀腺藥物、單側甲狀腺腺葉切除,均可導致甲狀腺癌。
  6、性激素:可能為甲狀腺癌的因素
  三、異常表現


  可表現為類似良性病變或浸潤性質硬塊,出現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症狀
  1、乳頭狀腺瘤好發於40歲女性,腫瘤形狀不規則,較硬,有一定活動度,生長緩慢,可長達5~20年。患者多無明顯不適,侵及氣管及周圍軟組織可出現呼吸困難、咯血、吞嚥不適等,喉返神經受累時可出現聲音嘶啞,50%~70%的患者初診時伴有頸部腫塊。
  2、濾泡狀癌多見於40~60歲的中老年婦女,生長緩慢,多為單發。腫塊邊緣清晰,可隨吞嚥活動。淋巴結轉移少見,多隨血行轉移至肺和骨骼。
  3、髓樣癌生長緩慢,質地較硬,有家族性,佔該病的5%~10%。20%~30%的患者出現面部潮紅,頑固性腹瀉,水樣大便,病灶切除後腹瀉停止,如復發或轉移,腹瀉又出現。
  4、未分化癌老年人居多,表現為多年的甲狀腺腫塊或結節近期突然增大,生長迅速,堅硬固定,可有聲音嘶啞、呼吸困難、進食障礙和頸耳區疼痛,常伴有頜下淋巴結腫大。
  四、預防與康復
  1、凡發現頸部前方、氣管前及氣管兩側有腫塊,均應到腫瘤專科醫院檢查。
  2、開展防癌普查,積極治療甲狀腺單髮結節。
  3、單純甲狀腺腫高發區居民注意科學調整飲食,選用加碘鹽,適量補充甲狀腺素以抑制甲狀腺組織增生。
  4、積極防治甲狀腺良性疾病,如單純甲狀腺腫大、甲亢等。

  5、情緒樂觀,避免長期不良刺激,維持正常內分泌功能。
  6、儘量避免兒童期頭頸部X線照射。,
  7、定期複查:甲狀腺癌復發多在術後數年,應注意定期複查和經常自查,及時發現轉移訊號。
  8、甲狀腺癌術後需長期服用甲狀腺素片,對本病有治療和預防復發的作用,因為甲狀腺素可抑制腦垂體分泌甲狀腺素,從而抑制甲狀腺組織增生和疾病的發展。一定要注意按時服藥。
  五、預後
  甲狀腺癌是一種有別於身體其他部位癌的特殊疾病,有其獨特的臨床特點,女性患者多,年輕者多,預後相對較好(但未分化癌除外)。尤其年輕女性乳頭狀腺癌者,如果治療及時,絕大多數都可以治癒。文獻報道早期甲狀腺癌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