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主任醫師 唐三元

  良性葡萄胎是由胚胎外層的滋養細胞發生變性,絨毛水腫形成串狀水泡狀物猶如葡萄,因此而得名。本病在歐美國家發病率低而亞洲、東南亞各國較多見,我國良性葡萄胎髮病率為285.9/10萬,可發生於生育年齡的任何時期,40歲以上的高齡孕婦中發病率大大增高。有人認為,一次葡萄胎後,再次妊娠葡萄胎的發生機會較般孕婦高。
  一、危險因素
  1、胚胎早期死亡胚胎在建立血液迴圈以前發生早期死亡,絨毛受母體滋養而繼續生存,因絨毛無血管,無法排洩其代謝產物,使絨毛腫脹成葡萄狀。
  2、染色體異常可能與卵子的退行性變或子宮的內環境不良有關。
  3、病毒感染可能因精子被病毒感染引起。
  4、卵核失衡學說(即空卵受精)受精時母卵核染色體失去活性。
  5、營養學說可能與營養不良有關。
  二、異常表現
  1、陰道流血此類患者多於閉經2~3個月開始反覆陰道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或有或無,反反覆覆。呈咖啡色粘液狀或暗紅色血樣,保胎治療無效。葡萄胎可自行排出,排出之前如大量出血,處理不及時可使患者休克甚至死亡,排出血液中可見小水泡。
  2、妊娠嘔吐及妊娠中毒症由於增生的滋養細胞產生大量HCG,因此,此類患者嘔吐較正常妊娠重;又因葡萄胎增長迅速,子宮增長快,宮內張力大,因此,妊娠中早期即可出現妊娠中毒症,甚至發生急性心力衰竭或子癇。

  3、子宮增長迅速因葡萄胎增長迅速及宮腔內出血引起,半數以上子宮明顯大於停經月份。
  4、卵巢囊腫葡萄胎患者由於大量HCG的刺激引起的雙側或一側卵巢呈多發性囊腫改變,葡萄胎排出後1~3個月遲則6個月囊腫自然消失,對以後的卵巢功能無影響。
  5、咳嗽與咯血表現為咳嗽、咯血或痰中帶血,可能為絨毛的遊走性滋養細胞轉移到肺引起。
  6、甲狀腺功能亢進佔10%。由於滋養細胞增生產生大量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絨毛膜促甲狀腺激素使甲狀腺功能增加,於葡萄胎清除後症狀迅速消失。
  三、相關檢查
  1、B超一般在孕10周左右即可診斷,如用陰道探頭,8周即可作出診斷。
  2、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測定當血清HCG大於20萬U/L,且持續時間較長時,提示有葡萄胎可能。
  四、治療
  1、清宮一經確診,應及時進行清宮。
  2、全子宮切除術對40歲以上,子宮增大迅速,有惡變傾向,且無再生育要求者,可行全子宮切除術。
  3、預防性化療適應於年齡在40歲以上,子宮明顯大於停經月份,尿內HCG含量高且持續時間長,伴有咯血等惡變傾向者,應給予預防性化療
  五、併發症及預防
  1、大出血應及時檢查,及時確診,及時清除葡萄胎。
  2、穿孔為預防穿孔,一般在吸宮前由靜脈滴入催產素,使子宮收縮、宮壁變厚。第一次清宮不能過甚,疑有殘存時,1周後給予第二次清宮。

  3、感染一般經兩三天抗菌治療後再手術以預防感染。
  4、廣泛性肺栓塞因大量水泡進入靜脈通過右心進入肺動脈而引起,甚至可立即致死。
  5、惡性變佔10%~20%。對有惡變傾向者行預防性化療。
  六、康復
  1、HCG檢查:葡萄胎患者清宮後,應每週檢查血和尿各一次,正常後改每月查血、尿一次,3個月後改每月查尿一次,以後每半年複查一次,至少堅持2年。
  2、葡萄胎清除後患者如出現陰道流血或咯血,應立即複查。
  3、按時檢查盆腔或攝胸片。
  4、惡化傾向:葡萄胎清除後3個月HCG仍高於正常,清宮後開始下降、不久又出現上升。出現上述情況均證明有惡變傾向,應及時接受化療。葡萄胎後惡變多發生在1年以內,但也有10年以上者,妊娠與分娩均不能減少葡萄胎惡變的可能。
  5、懷孕:葡萄胎後應避孕1年,如1年內懷孕也無須終止妊娠,無須恐懼,此次胚胎一般都正常,但產後應隨診。
  七、預防保健
  1、執行優生優育措施,避免高齡孕產婦。
  2、少生優生,避免多孕。
  3、懷孕前期注意接受健康保健,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膳食營養全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