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關節科 副主任醫師 謝士成

  目前,骨水泥型THA被認為是治療老年晚期骨關節炎的標準方案,接受THA患者(75歲以上)接近90%患者假體壽命可達10-20年。非骨水泥型髖關節假體在過去一段時間也曾廣泛流行,在高齡患者中運用也較多,有學者聲稱非骨水泥型裝置有以下優勢: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心肺功能壓力以及栓塞發生率。

  然而,最近有文獻顯示在年齡超過75歲的患者中,應用非骨水泥型假體的優勢和骨水泥型相比不再明顯。Troelsen進行的回顧性研究顯示在高齡人群中接受非骨水泥型裝置相比骨水泥型,有較高的翻修率。

  髖關節翻修對於術者有相對較高的操作挑戰,並伴有較高的死亡率,需要更長的術後恢復時間,往往需要多次手術進行治療。所以如何規避高齡患者人群髖關節翻修,對於術者而言仍舊頗具挑戰意味。有相當多的文獻顯示在離院生存率呈不斷上升趨勢,但是該資料都來自各自醫院,其普遍性意義不是很明顯。

  MD等人對於影響80歲以上進行關節置換(骨水泥、非骨水泥以及混合型)的患者的死亡率和初次全髖關節置換生存率因素進行分析。尤其對於影響翻修風險、以及翻修的原因和初次關節置換術後死亡率的影響因素進行闡述,將最新研究結果發表於近期ClinOrthop Relat Res (2014)。

  研究者資料主要基於芬蘭關節註冊中心(the Finnish ArthroplastyRegister),1998-2009年,全部4509名嚴重骨關節炎患者進行的4777例關節置換術,患者併發症主要通過全國範圍內生存質量登記表進行收集,以進行翻修手術作為初次全髖關節置換失敗標準,通過生存風險分析和COX迴歸分析進行統計學分析。平均隨訪時間為4年。

  通過研究顯示,非骨水泥型關節置換較骨水泥型關節置換具有較高的早期(1年內)翻修率,在女性中尤為明顯,並且其差異不能通過併發症和假體供應商進行解釋,假體周圍骨折也是非骨水泥型關節置換的首要術後併發症。該研究還證實,在術後一年內兩者在生存率上無明顯差異,而在10年生存率上,非骨水泥型關節置換略微低於骨水泥型和混合型關節置換。並且顯示手術方式並不影響其死亡率。

  通過上述文獻,研究者最終認為非骨水泥型不能在八旬以上患者中運用。但是還需要大量的研究去證實早期較高的失敗率是否與假體的設計有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