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粘膜的急性炎性疾病,又稱為“感冒”,“傷風”。所以感冒其實不只是內科醫師的業務,還可以就診耳鼻咽喉可。急性鼻炎症狀包括鼻塞、流涕、發熱等,病程通常在7~10天。200種以上的病毒和急性鼻炎相關。四季均可發病,冬季更為多見。
急性鼻炎是人類最常見的疾病,全球各國均有發病。成人通常平均每年感染2至5次,兒童每年可發病6至10次(學齡兒童平均高達每年12次)。而由於免疫系統的退化,老年人每年有症狀的感染增加。
急性鼻炎致病微生物為病毒。各種呼吸道病毒均可引致本病,鼻病毒(30~80%)最為常見,流感(5%~15%)和副流感病毒,冠狀病毒(10~15%)以及腺病毒也很常見,此外,尚有腸病毒,呼吸合胞病毒等。其中,由腸病毒引起的潛伏期最短,鼻病毒,呼吸合胞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潛伏期較長。呼吸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狀病毒引起的感染傾向於缺乏免疫性,以致一生中反覆感染,鼻病毒,腸病毒,腺病毒可產生較長時期的免疫力。當機體由於各種誘因而致抵抗力下降,鼻黏膜的防禦功能遭到破壞時,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染而侵入機體,原已潛伏於上呼吸道的細菌也生長繁殖,毒力增強,使本病在原發的病毒感染的基礎上,合併細菌性繼發感染,如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桿菌和卡他球菌等。病毒通常是通過飛沫傳播(氣溶膠),或者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鼻腔分泌物及受其感染的物體。有研究表明,鼻病毒在發病的前三天是最有傳染性的,之後傳染性大大降低。
急性鼻炎在病毒感染的情況下,有些全身的誘發因素導致其發病,如受涼,過勞,營養不良,菸酒過量,維生素缺乏,內分泌失調以及心、肝、腎臟等全身慢性疾病等,可影響正常的新陳代謝,免疫功能下降。此外,居住擁擠,室內通風不良,空氣乾燥等環境因素亦為誘因之一。區域性因素有鼻腔的慢性疾病和鄰近的病灶性疾病,可妨礙鼻腔的通氣引流,影響其生理功能,有利於病原體在區域性生長繁殖,如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息肉、慢性鼻竇炎、慢性扁桃體炎等。
急性鼻炎的臨床表現為,潛伏期約數小時或1~2天,覺鼻內有乾燥、灼熱感或異物感,癢感,少數患者眼結膜亦有異物感,患者畏寒,全身不適。鼻黏膜充血,乾燥。此後約2~7天,出現鼻塞,逐漸加重,頻頻打噴嚏,流清水樣鼻涕伴嗅覺減退,說話時有閉塞性鼻音,還可能出現鼻出血;同時全身症狀達高峰,如發燒(大多為低燒),倦怠,食慾減退及頭痛等,如併發急性鼻竇炎則頭痛加重。鼻黏膜瀰漫性出血,腫脹,鼻道或鼻腔底充滿水樣或黏液性分泌物。由於大量分泌物刺激和炎性刺激反應,鼻前庭可發生紅腫,皸裂。清鼻涕減少,逐漸變為粘液膿性,合併細菌感染時,鼻涕變為膿性,全身症狀逐漸減輕。如無併發症,7~10天后痊癒。而鼻黏膜的纖毛輸送功能一般在8周左右方能完全恢復。
由於感染的直接蔓延及不恰當的處理方法(如用力擤鼻等),感染可向鄰近器官擴散,產生各種併發症:
1、經鼻竇開口向鼻竇蔓延,引起急性鼻竇炎,表現為緩解期症狀加重,區域性疼痛及頭痛、膿涕等。
2、經咽鼓管併發急性中耳炎,感冒人群中併發中耳感染的概率高達30%;可表現為耳深部鈍痛或波動性跳痛、耳鳴及聽力減退、耳漏等症狀。
3、感染向下擴散,併發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氣管炎和支氣管炎,小兒及老年人抵抗力低下,可併發肺炎。
4、經鼻淚管引起結膜炎,淚囊炎,較少見。
急性鼻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病程約為7~10日。目前尚沒有可直接治癒的藥物,主要以支援治療和對症治療為主,並注意預防併發症。
全身治療大量飲水,飲食清淡,疏通大便,注意休息。
1、早期用發汗療法:可減輕症狀,縮短病程。如生薑,紅糖與蔥白煎水熱服;
2、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等。
3、中成藥:疏風解表驅邪為主。
4、可在發病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
5、合併細菌感染或有可疑併發症時,全身應用抗菌藥物治療。
區域性治療:
1、減充血劑噴鼻,可以減輕黏膜充血、腫脹而減輕鼻塞,改善引流,如1%麻黃鹼生理鹽水,或0.05%羥甲唑啉,小兒用藥濃度適當降低。減充血劑的使用應在1周以內。
2、可使用鍼灸及穴位按摩方法,可減輕鼻塞。
對症治療對於發熱的患者給予冰袋物理降溫。嘔吐及腹瀉患者給予止吐及止瀉藥物治療,注意維持水鹽及電解質平衡。要提倡正確的擤鼻法:緊壓一側鼻翼,輕輕擤出對側鼻腔的分泌物;或將鼻涕吸入咽部後吐出。
急性鼻炎的預防:
1、本病可發生或大或小的區域性範圍的流行,病毒可在空氣中通過氣溶膠傳播,流行期間應避免與患者密切接觸,不出入或少出入公共場所,注意居室通風。外出時可佩戴口罩。
2、引起急性鼻炎的病毒可在環境中長時間生存,因此可以經手接觸攜帶,隨後通過觸碰眼睛或鼻子引起感染。所以勤洗手,改正揉眼、挖鼻的不良習慣可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
3、疫苗接種:疫苗接種目前主要應用於針對老年人、兒童等易感人群的特殊流行性感冒的預防。對於普通感冒,由於致病病毒種類繁多,目前已鑑定出200餘種,且其間抗原極少出現交叉反應,疫苗接種在預防中作用有限。
4、板藍根等中藥有某些預防作用,可煎服或沖劑沖服。
5、經常鍛鍊身體,提倡冷水洗臉或冷水浴,增強體質。
6、注意勞逸結合,飲食調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