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內、國外的調查,成人患痔瘡的達到60~70%。為什麼患痔瘡的人這麼多呢?對於這個問題祖國醫學很早就開始了研究,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著名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就指出與飲食不節,起居不時感受溼熱等有關。唐、宋時期的醫學家又指出與久忍大便,久瀉久痢,過量飲酒,過嗜辛辣,老人氣虛,婦女妊娠,以及久坐久行等有親關。現代醫學認為引起痔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與人類直立姿勢有關據調查:牛、馬、狗、兔等四足的爬行動物不得痔瘡,只有直立的人類才容易患痔。於是有人認為痔是由爬行動物進化成為兩足直立的人後特有的疾病。論據是人類雖然直立起來了,但直腸肛門區域性的進化未能發展到適應直立的姿勢。從解剖學方面看,直腸上靜脈及其分支沒有靜脈瓣,由下向上穿過直腸肌層向心髒迴流時,在地心吸引力的影響下,位於人體下部的直腸肛門部就很容易發生血液瘀積,使靜脈曲張,如果長期處於這種不變的直立位置,就會形成痔瘡。從臨床方面來看,患有肝硬變、充血性心臟病,腹部較大的腫瘤、肺氣腫等可導致下部盆腔鬱血疾病的人,以及妊娠後婦女,由於胎兒壓迫阻滯了直腸血液的迴流之後,容易使靜脈曲張成痔。這些都反映出血液迴流受阻是形成痔的重要原因。而爬行動物的直腸肛門部位高於心臟,因此,血液是由上向下迴流的,就不易產生迴流受阻和受地心吸引力的影響而致直腸肛門部鬱血,所以動物中沒有痔病。
2、與不良排便習慣有關習慣性便祕或排便困難的人,或喜歡蹲在廁所裡看書看報的人,因用力排便,或下蹲過久很容易導致直腸肛門部充血、受壓、靜脈曲張,甚至使直腸粘膜與肌層鬆弛或分離、脫出肛門外,所以容易患痔瘡。
3、與感染有關痢疾、腸炎、蟯蟲等寄生蟲、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肛瘻等症,可引起痔靜脈周圍炎或痔靜脈內膜炎,使痔靜脈充血、擴張、誘發痔瘡。大量飲酒,嗜食辛辣,如辣椒、芥末、胡椒、生薑等富刺激性食物也易使直腸肛門粘膜面板受到刺激,區域性充血感到燒痛,成為引起痔瘡或加重病情的誘因。
痔瘡的發生常常是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兒童、青年人很少患痔瘡這可能是兒童、青少年人血管彈性好,處於發育過程,加上活潑好動,體位多變,所以不易形成肛門部鬱血。成年之後易於患痔,年齡越大發病越多,這可能與人的年齡增加,血管逐漸變硬失去彈性,又不願多活動,或從事久站久坐的工作有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